體外肝細胞損傷模型建立(CCl4和H2O2)
1 大鼠肝細胞的分離和培養 大鼠4%戊巴比妥麻醉,門靜脈插管,先以無鈣灌流液灌流,繼以37℃通入O2的Ⅳ型膠原酶灌流液繼續循環灌流15 min。將肝臟移至一平皿內,輕輕撕去肝包膜后,加入含5%小牛血清的清洗液,用吸管吹打成單個肝細胞懸液,200目尼龍網過濾,低速離心(500 r?min-1,1 min,4℃)棄上清,同法用清洗液反復洗3次。然后用完全1640培養液(內含10%小牛血清,105 U?L-1青霉素,100 mg?L-1鏈霉素和10 mg?L-1胰島素)制成1×109個?L-1肝細胞懸液。分離的肝細胞經0.6%臺盼藍拒染法測得細胞活力大于90%,高碘酸雪夫反應顯示糖原法鑒定99%為肝實質細胞。
將上述肝細胞懸液分別加入24孔(每孔1 ml)和96孔(每孔0.1 ml)培養板中,置37℃,5%CO2培養箱中培養。12~16 h后可見肝細胞貼壁于培養板孔底上生長。
2 CCl4誘導肝細胞壞死性損傷模型的建立 肝細胞培養12 h后,吸棄上清,更換培養液并加入不同濃度的CCl4〔(1~16 mmol?L-1),以少量的二甲亞砜助溶,二甲亞砜終濃度為0.1%(體積分數)〕,作用不同時間(1~12 h)后,收集24孔板中培養上清檢測AST,以及肝細胞的MDA含量和GSHpx活性;同步測定96孔板中培養肝細胞的MTT反應。根據檢測結果制備CCl4誘導肝細胞損傷的量效和時效曲線。選擇最造損傷濃度和損傷時間制備肝細胞的損傷模型,同時設溶媒對照組,每組至少設3個復孔。
3 H2O2誘導肝細胞壞死性損傷模型的建立 同法更換培養液,加入不同濃度的H2O2(0.2~3.2 mmol?L-1),作用不同時間(0.5~4 h)后,收集24孔板中培養上清檢測ALT,測定肝細胞的MDA含量;同步測定96孔板中培養肝細胞的MTT反應。根據檢測結果制備H2O2誘導肝細胞損傷的量效和時效曲線,選擇最適損傷濃度和損傷時間制備肝細胞的損傷模型,同時設溶媒對照組,每組至少設3個復孔。
4 檢測指標
1 AST、ALT的測定 培養的肝細胞經離心(1 800 r?min-1,10 min)后收集上清,按試劑盒說明書步驟測定上清液中AST和(或)ALT活性,結果以U?(106 cell)-1表示。
2 肝細胞增殖試驗 采用MTT比色法。
3 肝細胞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測定 先制備GSH標準曲線。棄肝細胞培養上清,加入0.2% Triton-100水溶液0.5 ml,混勻,2 min后,離心(2 500 r?min-1,10 min),取上清液(肝細胞樣品)0.4 ml,另設樣品空白管,非酶反應管和試劑空白管,加入各種試劑。混勻后立即計時,靜置12 min后,以樣品空白管調零點,于423 nm波長處讀得吸光度(A)值。在GSH標準曲線上查出對應的GSH波度。GSHpx酶活力單位是在37℃,pH6.5條件下,每106個肝細胞、每分鐘使GSH濃度下降1 μmol為1個酶活力單位。計算公式為:GSHpx活力單位=([GSH]非酶管-[GSH]樣品管-[GSH]試劑空白管)/3。結果以U?(106 cell)-1表示。
4 肝細胞丙二醛(MDA)含量的測定 先制備MDA標準曲線。棄肝細胞培養上清,加入生理鹽水1 ml,混勻,移入離心管中,離心(2 500 r?min-1,10 min),棄上清,加15% TCA 2 ml,破壞細胞并沉淀蛋白質,加入0.67% TBA 2 ml,于沸水浴中加熱30 min。根據樣本的吸光度值在標準曲線上查出對應的濃度,結果以 nmol?(106 cell)-1表示。
5 數據處理 數據以±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兩變量間相互關系,采用直線相關和回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