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皮細胞屏障的通透性檢測
簡介
內皮屏障功能的變化可調控血管向組織的滲漏,以維持穩態。內皮細胞通透性改變在多種疾病的病理生理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已建立了一系列體內外內皮細胞屏障通透性的檢測方法。
原理
伊文思藍是一種常用的偶氮染料,與血漿白蛋白有很高的親和力,可用來標記白蛋白。在生理條件下,內皮不能滲透白蛋白;而在病理條件下,內皮細胞間連接蛋白功能障礙導致屏障通透性增加,此時,可在單層內皮細胞模型中檢測到伊文思藍-白蛋白的滲漏。
用途
在體內及體外模型中評估內皮屏障的通透性。
材料與儀器
Transwell 細胞小室,細胞培養板,細胞培養基,跨膜細胞電阻儀,伊文思藍(EB),牛血清白蛋白(BSA)。
步驟
1. 單層細胞屏障建立: 細胞消化、計數并調整細胞濃度至 1×105 細胞/mL,移液器取 1 mL 細胞懸液接種于孔徑為 3 μm 的 Transwell 小室中,并將小室插入 24 孔細胞培養板,培養板下室提前加入 1 mL 完全細胞培養基,置于 37 ℃,5% CO2 細胞培養箱中,每兩天使用細胞電阻儀測量一次跨膜電阻(TEER)并記錄數值,至 TEER 穩定且持續時,認為單層細胞屏障形成;
2. 伊文思藍-血清白蛋白(EB-BSA)工作液配制:2% EB 貯存液與 60 倍體積的 4% BSA 混合,用 PBS 稀釋至終濃度為 0.67 mg/mL;
3. 伊文思藍滲漏測定:取出 Transwell 小室,PBS 洗 2 次后,放入新的 24 孔板,下室加入 600 μL 4% BSA 溶液,上室加入 100 μL EB-BSA 工作液,以保證上室與下室液面高度一致,消除液面高度差引起的液體滲漏,于 37 ℃,5% CO2 細胞培養箱中平衡 1 h;
4. 滲透性評估:① 取出 Transwell 小室,吸取下室液體于 1.5 mL EP 管中,1 000 rpm 離心 5 min,取 200 μL 加入 96 孔板;② 另將 EB-BSA 工作液(初始濃度為 0.67 mg/mL)倍比稀釋,分別取 200 μL 加入 96 孔板,使用多功能酶標儀在 620 nm 波長下測量 OD 值并制作標準曲線;③ 根據標準曲線計算 Transwell 下室液體中 EB 濃度,該濃度代表由上室滲漏至下室的伊文思藍的含量,即單層內皮細胞的通透性。
注意事項
1. 根據實驗需要可選擇不同孔徑的 Transwell 小室,常用 0.4 μm~3 μm 孔徑;
2. 造模前需確認屏障的完整性,可通過跨膜電阻(TEER)檢測評估完整內皮屏障的形成;
3. 檢測 EB-BSA 滲漏時,需保證 Transwell 上室及下室液面一致,避免因液體高度差所引起的滲漏。
常見問題
1. 推薦接種的細胞密度是多少?
不同的實驗使用細胞種類不同,培養時間和方法亦有區別,建議參考文獻。
2. 是否需要對小室膜進行包被,如膠原蛋白包被?
一般來說,若細胞在 TC 處理表面的培養器皿中進行培養時貼壁狀態良好,則不需要對小室膜進行額外的包被處理。只有在細胞貼壁狀態不好,并且在之前的培養中都需要進行包被,才需要對小室膜進行包被,但請注意包被層可能會影響到后續物質交換,建議參考相關文獻。
3. 內皮細胞在 Transwell 小室中生長不均勻。
為優化細胞在 Transwell 小室上的生長,應避免培養瓶接種培養細胞后,底部細胞覆蓋率超過 85%~90%;完成細胞接種后,務必小心地將 Transwell 板轉移至培養箱中。避免將含有懸浮細胞的培養基從 Transwell 小室泄漏至培養板中。
4. TEER 值不穩定。
在進行單層內皮細胞模型的 TEER 測定之前,將小室平衡至室溫,可以獲得更為統一的測定結果,不同內皮細胞平臺期 TEER 值也不盡相同;請注意上室與下室中液體的體積會影響測定數值,請嚴格統一每次測量時的工作體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