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致病菌與致病菌
定義
在正常情況下與宿主共生或存在于環境中,通常不致病;但當宿主免疫力下降、菌群失調或環境變化時,可能引發感染。
常見菌種
大腸桿菌 Escherichia coli
腸道正常菌群,但若移位至泌尿道或血液中,可導致尿路感染、敗血癥等。
大腸桿菌
銅綠假單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常見于醫院環境,易感染燒傷患者或免疫缺陷者,引發肺炎、敗血癥等。
金黃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皮膚或鼻腔常駐菌,通過傷口或免疫力低下時引發化膿性感染。
金黃色葡萄球菌
念珠菌屬 Candida
如白色念珠菌,在抗生素濫用或免疫抑制時引起黏膜或系統性感染。
白色念珠菌
肺炎克雷伯菌 Klebsiella pneumoniae
呼吸道或腸道條件致病菌,可導致肺炎、敗血癥。
肺炎克雷伯菌
致病條件
宿主因素:免疫缺陷(如艾滋病、化療)、手術創傷、長期使用抗生素。
菌群失衡:益生菌減少,條件致病菌過度增殖
環境變化:如腸道菌群移位至其他組織。
定義
無論宿主狀態如何,均具有直接致病能力,通常通過毒素、侵襲性酶或免疫逃逸機制引發疾病。
常見菌種
沙門氏菌 Salmonella
通過污染食物或水傳播,導致腸炎、傷寒等。
結核分枝桿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直接引發肺結核,無需宿主免疫缺陷。
霍亂弧菌 Vibrio cholerae
分泌霍亂毒素,導致嚴重腹瀉和脫水。
破傷風梭菌 Clostridium tetani
通過傷口感染,產生神經毒素引發破傷風。
腦膜炎奈瑟菌 Neisseria meningitidis
引發腦膜炎,通過飛沫傳播。
致病機制
毒素介導:如肉毒梭菌的神經毒素。
直接侵襲:如痢疾桿菌破壞腸道黏膜。
免疫逃逸:如結核分枝桿菌抵抗巨噬細胞殺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