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諾卡菌
巴西諾卡菌是諾卡菌屬中具有重要臨床意義的致病菌之一,尤其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較為常見。
01 生物學特性
該菌為革蘭氏陽性桿菌,形態呈多形性,常表現為細長的分枝狀菌絲,類似真菌,但菌絲斷裂后可形成鏈狀或桿狀的菌體。抗酸染色弱陽性(部分抗酸),這一特性可與其他革蘭氏陽性菌區分。無芽孢和鞭毛,不能運動。
巴西諾卡菌為專性需氧菌,最適生長溫度為 30-37℃,在普通瓊脂平板或沙氏瓊脂平板上生長緩慢,通常需要 3-7 天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形成可見菌落。菌落初期為淡黃色或白色,表面干燥、粗糙,呈褶皺狀或粉末狀,后期可變為橙黃色或淡紅色。
02致病機制
主要通過產生多種毒力因子(如脂酶、蛋白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破壞宿主組織,抵抗吞噬細胞的清除,并在局部形成慢性化膿性炎癥。其分枝狀菌絲可幫助細菌黏附并定植于組織中,導致感染遷延不愈。
03預防
注意個人防護,避免皮膚創傷,若有傷口應及時清潔消毒,防止細菌侵入。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加強防護,避免接觸污染環境(如土壤、腐爛植物等,諾卡菌常存在于自然界土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