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細胞微絲束的光學顯微鏡觀察
細胞骨架(cytoskeleton)是指真核細胞胞質中錯綜復雜的纖維狀網絡結構,主要包括微管(microtubule,MT,20~25 nm)和纖絲(filament)兩大類;另外,胞質中還散布著一些3~6 nm的細小纖維。按纖維的直徑、組成成分以及組裝結構的不同,纖絲又可分為微絲(microfilament,MF)、中間絲(intermediate filament,IF)和粗絲(thick filament,TF)三類。微絲是肌動蛋白亞單位組成的螺旋狀纖維(F-actin),直徑為6~7 nm,又名肌動蛋白絲,其長度不定,多分布在近細胞膜 的下方。微絲在不同種類的細胞中,它們又與某些結合蛋白一起形成不同的亞細胞結構,如張力纖維(stress fiber)、肌肉細絲、腸上皮絨毛軸心等。現在觀察微絲可以用電鏡、組織化學、免疫 細胞化學等手段。本實驗用考馬斯亮藍R250(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R250)顯示微絲組成的張力纖維。張力纖維在體外培養細胞中普遍存在,于活體內哪些細胞具有張力纖維研究得還比較少,比較明確的是,一些迅速運動的細胞如巨噬細胞、變形蟲等缺乏張力纖維。張力纖維的組成除了肌動蛋白外,還有肌動蛋白結合蛋白如α-輔肌動蛋白、肌球蛋白和原肌球蛋白等沿著張力纖維的軸向進行周期性地分布,類似于肌原纖維的組織分布,并具有收縮功能。
實 驗 目 的
1. 掌握考馬斯亮藍R250染動物細胞胞質微絲的方法。
2. 對細胞內微絲的分布有一個整體上的認識。
實 驗 原 理
考馬斯亮藍R250是一種普通的蛋白質染料,它可以使各種細胞骨架蛋白質著色,并非特異地顯示微絲,但是由于有些細胞骨架纖維在該實驗條件下不夠穩定,例如微管;還有些類型的纖維太細,在光學顯微鏡下無法分辨,因此我們看到的主要是微絲組成的張力纖維,直徑約40nm左右。張力纖維形態長而直,常常與細胞的長軸平行并貫穿細胞全長。觀察微絲可以用電鏡、組織化學、免疫細胞化學等手段,本實驗主要介紹用考馬斯亮藍R250顯示由微絲組成的張力纖維的實驗方法。
染色時用的M-緩沖液,其中咪唑是緩沖劑,EGTA和EDTA 螯合Ca2+離子,溶液中并提供Mg2+離子,在此低鈣條件下,骨架纖維保持聚合狀態并且較為舒張。
實 驗 用 品
一、材料 體外培養的動物細胞。
二、試劑
1. 0.01 mol/L 磷酸鹽緩沖生物鹽水(PBS )配法
0.2mol/L Na2HPO4/KH2PO4緩沖液(pH7.3) 50ml;
NaCl 0.15mol/L;
重蒸餾水至1000ml
其中PB的配法: 0.2mo1/L Na2HPO4 77 ml
0.2mo1/L NaH2PO4 23 ml
2. M-緩沖液
咪唑(imidazole, pH6.7)50mmol/L;
KC1 50mmol/L;
MgCl2 0.5 mmol/L;
EGTA l mmol/L;
EDTA 0.l mmol/L;
巰基乙醇(mercaptoethanol) l mmol/L
甘油 4 mmol/L
用1 mol/L HCl調pH至7.2。
3. 1%的Triton X-l00/M-緩沖液
4. 0.2%考馬斯亮藍R250染液,溶劑是:
甲醇 46.5ml;
冰醋酸 7ml;
蒸餾水 46.5ml
5. 30%戊二醛-PB溶液,pH7.2
三、器材 顯微鏡、載玻片、35mm小染缸。
實 驗 方 法
細胞培養 在蓋玻片上,生長密度達++~+++時取出
↓
PBS液輕輕涮洗
↓
l% TritonX-l00/M-緩沖液處理l5min(室溫或37℃)
(Triton X-l00是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去污劑),能增加細胞膜通透性并抽提部分雜蛋白質,使骨架圖像更清晰)
↓
M-緩沖液輕輕洗細胞3次(穩定細胞骨架)
↓
3%戊二醛-PB液固定細胞5~l5min
↓
PBS液洗細胞若干次
↓濾紙吸干
0.2%考馬斯亮藍R250染片30min
↓
小心地用水漂洗
↓
空氣干燥
↓
直接觀察或用樹脂封片
實 驗 結 果
用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可見到深藍色的纖維束,粗細不等,基本上平行排布。在成纖維樣細胞如CHO、包皮等細胞中,纖維沿細胞長軸排列:而在上皮樣細胞,如HeLa等,因細胞呈多邊形,張力纖維有交叉,沿不同方向跨越胞體伸向細胞突起處或粘著斑處。
注意:張力纖維是一動態結構,在充分貼壁鋪展的細胞中纖維挺直、豐富,形態比較典型;反之,張力纖維收斂略現彎曲;當將貼壁培養的細胞從基質表面除下時,細胞變圓,張力纖維隨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