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有絲分裂臨時制片(壓片法)
一、實驗目的:學習醋酸洋紅染色的具體操作方法,觀察植物根尖的細胞有絲分裂各個時期染色體 的變化及特征。
二、實驗原理(有絲分裂過程同實驗一)
三、實驗材料 蠶豆根尖(2n=12)
四、實驗步驟
1、取材:蠶豆根尖
先將種子浸泡1天,待吸水膨脹后移到鋪有幾層吸水紙的培養皿內,上面蓋兩層濕紗布加不少許,置于18-20℃(黑暗)培養40-50小時。待根長至1-2cm時,于上午10時左右剪取。
2、預處理:目的,使獲得中期分裂相較多的細胞,使染色體縮短,分散,便于壓片觀察。
預處理機理:阻止或破壞紡紡錘體微管的形成,使有絲分裂過程被抑制在分裂中期階段,以便累積較多的處于分裂中期的分裂相;導致chr高度濃縮、變短,利于chr的分散。
方法1:冷凍處理
根尖放入盛蒸餾水的指形管中,置于冰水共存的冰瓶中,然后把冰瓶放到0—3℃的冰箱中處理24小時。染色體數較多的實驗材料可適延長時間(20—40小時),但需注意勿使材料結冰。
方法2:藥劑處理
a.0.01-0.2%秋水仙素溶液處理2-4h
b.對二氯苯飽和水溶液處理3-4h
c.100ml對二氯苯飽和水溶液加1-2滴α-溴萘處理3-4h
d.0.002M8-羥基喹啉處理3-4h
藥劑處理時溫度不能過高,以10-15℃為宜。
3、固定
沖洗干凈處理的材料 卡諾氏液(冰乙酸:無水乙醇=1:3或冰乙酸:氯仿:無水乙醇=1;3:6)固定24h
可立即使用
不立即使用,置于95%酒精30min后 置入80%酒精中30min 70%酒精。4℃下保存,若保存時間較長需要重新固定后再用。
以上三步實驗員已做,我們從第4步開始做。
4、解離
1)從從培養皿里取出4-5條根置于表面皿中,用蒸餾水沖洗3-4次(廢水入塑料杯)。。
2)根洗凈后,加入數滴1N鹽酸于表面皿中,以浸泡住根為準。
3)用鑷子夾住表面皿邊緣在酒精燈上間歇式加熱2-4分鐘(發現鹽酸溶液有氣泡冒出時,立即遠離火焰),用鑷子尖夾根是否已經變軟,若變軟,則說明已解離好,否則繼續解離。(乳白色,經解離,變化為透明狀)。
5、染色
1)將解離好的根用蒸餾水沖洗干凈后,加幾滴醋酸洋紅于表面皿內,在燈上加熱,注意來回快速往返或加熱的同時,不要加熱到沸騰狀態,若沸騰馬上停止加熱。(增加根染色程度)
2)取一根已染過色的根放在載玻片上,用鑷子夾取根尖1.5mm長度處,加一滴醋酸洋紅染料,在火焰上來回烤幾下。
3)再加一滴1%的醋酸洋紅溶液,蓋上蓋玻片用解剖針的反頭垂直輕敲蓋玻片,使根尖壓成一薄層。(多余的染料用紙吸干)。
壓片時注意不要再移蓋片,否則會造成更多細胞生重疊。反復加醋酸洋紅染料->加熱-敲片,最后形成薄霧狀。
6、鏡檢
先在10X,找到分裂相后再換40倍X觀察,并繪圖。
五、分析結果
1、制出幾張好片子,當堂驗收,觀察到明顯的中期等分裂相。進行繪圖,加以文字說明。
2、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