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葡萄球菌病的診斷鑒別
雞葡萄球菌病(Staphylococcosis in Chickens)是由葡萄球菌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一般認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主要的致病菌,該病有多種類型,給養雞業造成較大損失。臨診表現為急性敗血癥狀、關節炎、雛雞臍炎、皮膚(包括翼尖)壞死和骨膜炎。雛雞感染后多為急性敗血病的癥狀和病理變化,中雛為急性或慢性,成年雞多為慢性。雛雞和中雛死亡率較高,是養雞業中危害嚴重的疾病之一。近20年來,在人醫和獸醫中葡萄球菌已引起了廣泛的注意。一方面除了引起人的大量炎癥之外,還能產生腸毒素污染食品,在一定條件下可發生食物中毒。另一方面,由于近代抗生素療法的廣泛應用,在和食物(包括動物飼料)中加入抗生素,結果使原來只有兼性病原作用的葡萄球菌常在人和動物引起疾病。因此,葡萄球菌現已是廣泛分布于世界的病原菌之一,引起普遍的重視。
根據發病的流行病學特點,各型臨診癥狀及病理變化,可以在現場作出初步診斷。
1.流行病學特點有造成外傷的因素存在,如雞痘等;以40~60日齡雞多發,死亡也多;飼養管理上存在某些缺點等。
2.臨診癥狀急性敗血癥病狀;皮下浮腫及體表不同部位皮膚的炎癥;關節炎;雛雞臍炎;眼型及肺型癥狀;胚胎死亡等。
3.病理剖檢變化胸、腹部皮下有多量滲出液體及肌肉的出血性炎癥;體表不同部位皮膚的出血、壞死;病程稍長病例的肝、脾壞死灶;關節炎及雛雞臍炎的病變;死胚病變;眼型及肺型的相應變化。
4.實驗室檢查實驗室的細菌學檢查是確診本病的主要方法。
(1)直接鏡檢:根據不同病型采取病料(皮下滲出液、肝、脾、關節液、眼分泌物、臍炎部、雛雞卵黃囊和肝、死胎等)涂片、染色、鏡檢,可見到多量的葡萄球菌。根據細菌形態、排列和染色特性等,可作出初步診斷。
(2)分離培養與鑒定:將病料接種到普通瓊脂培養基、5%綿羊血液瓊脂平板和高鹽甘露醇瓊脂上進行分離培養。
(3)分得的葡萄球菌的毒力強弱及致病性如何,尚需進行下列試驗方可確定。
凝固酶試驗:凝固酶陽性者多為致病菌。
菌落顏色:金黃色者為致病菌。
溶血試驗:溶血者多為致病菌。
生化反應:分解甘露醇者多為致病菌。
(4)動物試驗:家兔皮下注射24h培養物lml,可引起局部皮膚潰瘍、壞死;靜脈接種0.1~0.5ml,可于24~48h死亡。剖檢時可見漿膜出血,腎、心及其他臟器有大小不同的膿腫。將分離物雞皮下接種,亦可引起發病和死亡,與自然病例相同。也可將病料接種在肉湯培養基中,使之產生腸毒素,注射于幼貓或猴,可出現急性胃腸炎。此外,我們還通過接觸酶試驗,脫氧核糖核酸酶試驗等區別。
5.鑒別診斷在實際工作中尚需注意與某些敗血性傳染病、卡氏白細胞原蟲病、缺硒癥等相區別。需要說明,在病原分離過程中,除能分離到純一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外,有時部分病例還能從病料中同時分離到大腸埃希氏菌、普通變形桿菌和糞鏈球菌(Strep faecalis)等。如1982年9月某雞場送檢葡萄球菌病雞9只,分離培養結果,單純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4只,兩種菌混合感染4只,三種菌混合感染1只;另一次17只病死雞中,53%為單純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近50%還分離到大腸桿菌和糞鏈球菌。
又如1981年10月,某雞場送檢4只葡萄球菌病死雞,其中1只呈壞疽性皮炎的病雞,除分離到金黃色葡萄菌外,還分離到魏氏梭菌。又如1983年我們在送檢的7日齡內死亡雛雞(102只)的檢驗結果表明,主要是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普通變形桿菌及腸球菌5種,其中兩種以上細菌、混合感染占50%。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占47%。上述繼發菌,在養雞場及雞舍周圍環境中常有存在,當病雞皮膚發生炎癥時,由于局部抵抗力弱,甚至破損,經與這些細菌接觸便可侵入。繼發菌分離率的高低,似與病情嚴重程度和環境的衛生狀況有關。至于繼發菌的作用,除一般理解為加重病情外,究竟致病作用如何,沒有進一步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