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中DNA的分離和鑒定
[原理]
細胞內的核酸多以核蛋白的形式存在,其中脫氧核糖核蛋白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核糖核蛋白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這兩類核蛋白在0.14mol/L氯化鈉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差很大,核糖核蛋白在此溶液中具有很高的溶解度,脫氧核糖核蛋白的溶解度卻相當低。
制成肝勻漿后,用0.14mol/L氯化鈉溶液抽提,可將兩種核蛋白分離。分離過程中加入少量檸檬酸鈉,可抑制脫氧核糖核酸酶對DNA的水解作用。
SDS(十二烷基硫酸鈉)能使脫氧核糖核蛋白產生解聚作用,在含有脫氧核糖核蛋白的溶液中加入SDS,DNA即與蛋白質分離開,用氯仿將蛋白質沉淀除去,而DNA溶解于水相,最后用冷乙醇將DNA析出,而獲得純化的DNA。
在氯仿中加入少量異戊醇能減少操作過程泡沫的產生,并有助于分相,使離心后的上層水相,中層變性蛋白,下層有機溶劑相維持穩定。
DNA和RNA在波長260nm處有很高的吸收峰值,蛋白質則在280nm處有很高的吸收峰值。利用這個原理,我們測定純化樣品在260nm和280nm處的吸光度,可以推算出樣品中DNA的濃度,并判斷其純度。
用標準樣品測得在波長260nm處,1ug/ml 雙鏈DNA鈉鹽吸光度為0.02,單鏈DNA鈉鹽為0.025(光程為1cm),即A260=1時,樣品中雙鏈DNA濃度為50 ug/ml,單鏈DNA濃度為40 ug/ml。純凈的DNA樣品A260/A280的比值約為1.8,樣品中含有蛋白質或其它雜質,會使A260/A280的比值下降。
A260/A280的比值大于1.6基本能達到各種后繼實驗的要求。
[儀器]
玻璃勻漿器 離心機 試管 刻度吸管 UV91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試劑]
(1)0.9%氯化鈉溶液。
(2)10%氯化鈉溶液。
(3)0.14mol/L氯化鈉溶液(含0.01 mol/L檸檬酸鈉):稱取氯化鈉8.182g和檸檬酸鈉-2H2O 2.941g,用蒸餾水溶解并稀釋至1000ml。
(4) 95%乙醇溶液(冷藏)
(5)5%十二烷基磺酸鈉(SDS)溶液:稱取25克SDS溶于500ml 45%乙醇。
(6)氯仿-異戊醇混合液: 氯仿/異戊醇=24/1。
(7)0.1mol/L NaOH
[操作]
1.肝勻漿制備:新鮮兔肝,用0.9% NaCl洗去血液,除去結締組織,剪碎,稱取4g肝組織,加4ml 0.14mol/L NaCl溶液,勻漿器中研磨,制成肝勻漿。
2.分離核蛋白:肝勻漿倒入試管中,4000rpm離心5min,上清棄去。沉淀加2 ml 0.14 mol/L NaCl攪勻后再置勻漿器中研磨,4000rpm離心5min,上清棄去,沉淀重復上述操作, 上清棄去,沉淀為DNA-蛋白質復合物。
3.沉淀中加0.14mol/L NaCl 2.0ml,攪勻,滴加5%SDS 2.0ml,邊加邊攪,60℃水浴10 min(不停攪拌),冷至室溫,均勻分成兩管為Bl、B2。
4.B1、B。管中各滴加氯仿-異戊醇液4.0m1(邊加邊攪),攪至溶液顏色均勻,3000rpm離心15min。溶液分三層,上層液為水相(含DNA),中層為蛋白質沉淀,下層為有機相,吸取B1、 B2上層液合倒于另一試管中。
5.上清液加95%冷乙醇4.0ml,混勻(顛倒混勻法),3000rpm離心15min,去上清液,沉淀為純化DNA。
6. DNA的溶解:沉淀中加入0.1 mol/L NaOH 4.0ml,攪拌溶解,2000rpm離心10min,上清液則為DNA水解液。
7.DNA的測定:用0.1mol/L NaOH 將樣品稀釋到一定濃度,以0.1mol/L NaOH 調零,測定樣品的A260和A280,計算出每克肝組織中的DNA含量,并判斷純化DNA的純度。
[注意事項]
(1)在制備肝勻漿時,應盡量在冰冷條件下進行,并盡快加入含0.01 mol 乙檸檬酸鈉的 0.14mol/L氯化鈉溶液,以抑制脫氧核糖核酸酶,防止DNA的分解以提高核酸得量。
(2)各步驟操作應力求準確,盡量減少中途核酸的丟失,保證定量測定的準確性+
(3)稀釋后應該盡量使樣品A260和A280處于0.1~0.7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