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對花蜜和花色素吸收研究獲進展
已有研究表明,很多植物能回吸其花朵萎蔫后尚存的花蜜,花朵是植物重要的繁殖器官。但是植株是否能夠回收花色素尚缺乏實驗證據(jù)。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員王紅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國際人才計劃訪問學者Graham Pyke和Klaus Lunau合作,以中國西南山地亞高山森林中的大白花杜鵑為研究對象,開展了花蜜和花色素的分泌動態(tài)和回收研究。
據(jù)介紹,植物的花朵可以分為不凋落和凋落兩類,凋落型的花朵往往有大量的花瓣凋落到地上,而對這類凋落型植物的花朵是否能回吸花蜜和回收花色素并沒有相應研究。
研究團隊對大白花杜鵑開花植株進行標記,測量大白花杜鵑從初花期到凋落的不同開花時間段花朵的花蜜量和糖濃度的變化。同時,他們利用研究團隊新近發(fā)明的偽彩色攝影技術,測量花朵凋落前后花色的變化。
研究表明,大白花杜鵑花朵的花蜜量和糖濃度在開花過程中不斷積累,但在凋落前,花朵回吸了所有的糖和水分。同時,大白花杜鵑花朵指示色素沉積的藍色光通道數(shù)值顯著大于其它光通道,這說明花朵有明顯的色素沉積,但花朵凋落前后花色并沒有明顯的變化。
深入揭示了大白花杜鵑不同花資源的投資和回收機制,但還需要進一步確定糖和色素分子的轉(zhuǎn)運過程,為進一步深入開展植物花部能量循環(huán)機理提供了重要線索和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