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癌癥轉移灶!淋巴結轉移灶和遠端轉移灶竟然差別巨大!
轉移的潛在進化過程--從原發腫瘤轉移出的繼發惡性腫瘤的發展--在人類患者中仍不完全清楚。
轉移瘤可以在原發腫瘤的局部引流淋巴結中形成,這是一種進展形式,預示著預后較差,但仍然可以治愈,也可以在遠處器官中發展,后一種情況定義為IV期疾病,其治療通常被認為是姑息性治療。
目前尚不清楚淋巴結和遠處轉移是否僅由其不同的預后意義來區分,或其形成的生物學基礎是否也不同。
在一項發表在Nature Genetics雜志上的新研究中,麻省總醫院系統生物學中心的KamilaNaxerova博士、斯坦福大學癌癥早期檢測中心的Johannes Reiter博士和他們的同事現在發現淋巴結和遠處轉移是通過不同的進化機制形成的。
通過重建幾十種原發性結腸直腸癌及其轉移的進化歷史,研究小組表明淋巴結轉移是一個基因高度多樣化的群體。它們顯著的異質性表明它們可以被許多不同的原發腫瘤亞譜系所播種。
相反,遠處的轉移瘤是均勻的。它們通常彼此相似,并且有一個最近的共同祖先,這表明較少的原發腫瘤細胞具有在遠處器官中形成病變的能力。此外,淋巴結轉移灶內的遺傳多樣性也高于遠處病灶內的遺傳多樣性。
這些結果表明,在不同的解剖部位形成轉移發展的選擇壓力有很大的不同。淋巴結轉移形成相對"容易",可以通過許多細胞實現。另一方面,向遠處器官的播散和生長似乎更具挑戰性,是腫瘤進展的一個主要瓶頸。在原發腫瘤中,相當小一部分的遺傳譜系似乎能夠做到這一點。也許這些差異可以解釋為什么淋巴結轉移的診斷通常不像遠處轉移那么危險。
在未來的研究中,研究淋巴結和遠處淋巴結的差異選擇的分子和細胞生物學機制將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遠端轉移可能更難實現,因為像肝臟這樣的靶器官比局部淋巴結離原發腫瘤更遠,需要細胞走更遠的距離。
或者,由于某種原因,淋巴結的微環境比遠處器官的薄壁組織更適合于傳播腫瘤細胞。了解在不同部位限制轉移形成的分子因素可能導致新的預防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