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衣原體:致盲的首位原因
01 生物學特性
形態與結構:沙眼衣原體體積較小,具有細胞壁和細胞膜,無獨立代謝能力,依賴宿主細胞提供能量和物質。
發育周期:具有獨特的生命周期,包括感染性顆粒原體和復制性顆粒網狀體。
分類:根據血清型分為15個亞型,不同亞型可引起不同疾病。
侵入宿主細胞:通過特定黏附分子黏附宿主細胞,誘導細胞內吞,形成吞噬泡。
逃避宿主免疫:抑制溶酶體與吞噬泡融合,在胞內復制增殖,最終導致細胞損傷和炎癥反應。
持續感染:可形成持留菌狀態,逃避抗生素和免疫攻擊,導致慢性感染。
性接觸傳播:主要通過無保護性行為傳播,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途徑。
母嬰垂直傳播:感染母親在分娩過程中可將病原體傳給新生兒,引起結膜炎或肺炎。
間接接觸傳播:通過共用毛巾、浴巾等污染物品傳播,但較為少見。
眼部感染
沙眼:表現為眼結膜充血、分泌物增多,嚴重時可導致結膜瘢痕、角膜血管翳,甚至失明。
包涵體結膜炎:新生兒通過產道感染可引起濾泡性結膜炎。
泌尿生殖道感染
男性:尿道炎、附睪炎、前列腺炎等,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
女性:尿道炎、宮頸炎、盆腔炎等,可伴有下腹痛、白帶異常等癥狀。
其他感染
直腸炎:可出現肛門瘙癢、燒灼感、腹瀉等癥狀。
肺炎:新生兒感染可引起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
安全性行為: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預防性傳播感染。
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不與他人共用毛巾、浴巾等個人物品。
母嬰防護:感染孕婦需接受規范治療,分娩時采取措施防止新生兒感染。
環境衛生:保持居住環境清潔,定期消毒公共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