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色微球菌
玫瑰色微球菌(Micrococcus roseus)是微球菌科微球菌屬的一種革蘭氏陽性菌。
01 生物學特性
形態與染色:玫瑰色微球菌的細胞呈球狀,直徑在0.5至3.5微米之間。菌體革蘭氏染色陽性,菌落通常呈紅色、粉紅色,表面光滑濕潤,不透明,稍隆起,圓形,邊緣整齊。
分裂方式:該菌可向幾個平面分裂,形成規則或不規則的堆團或立方堆。
運動性:玫瑰色微球菌不運動,無休眠期。
培養特性:玫瑰色微球菌是好氧或兼性厭氧菌,能在5%的NaCl中生長。最適生長溫度為25至37℃,在10℃時也能生長良好,但在15%的NaCl中不生長。
02生理生化特性
代謝方式:玫瑰色微球菌是化能異養菌,通過呼吸或發酵代謝獲取能量。當分解葡萄糖時,它產酸但不產氣。
酶活性:該菌接觸酶陽性,但氧化酶活性很弱。
色素產生:玫瑰色微球菌能產生紅色色素,這是其顯著的特征之一。
營養要求:玫瑰色微球菌的營養要求是可變的,某些菌株生長需要谷氨酸鹽作為碳、氮源和能源,并且需要生物素和硫銨素作為生長素。
03生態分布與致病性
生態分布:玫瑰色微球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水及人類的皮膚和呼吸道中。它一直被認為是條件致病菌,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導致感染。
致病性:玫瑰色微球菌對正常免疫力成人通常不致病,但可導致免疫力低下患者的機會性感染。有文獻報道,該菌可導致外周血干細胞移植患者導管相關性敗血癥,以及免疫力低下及免疫缺陷患者顱內膿腫、腦膜炎、肺炎等。此外,它還可導致導管相關性感染、持續非臥床腹膜透析液、腦室分流及人工瓣膜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