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膜細菌家族
柔膜細菌家族,也被稱為支原體家族,是一類獨特的原核微生物。
01 生物學特性
形態結構
柔膜細菌是已知可自由生活的最小微生物之一,沒有細胞壁,只有細胞膜,細胞形態多變,具有高度多形性,如球形、桿狀、絲狀、分枝狀等。
培養特性
營養要求較高,通常需要含有血清、酵母提取物等豐富營養物質的培養基才能生長。
生長緩慢,在固體培養基上形成典型的“油煎蛋”樣菌落,即菌落中心較厚,周圍較薄,呈透明狀。
生化反應
不同種類的柔膜細菌生化反應差異較大,一般能發酵葡萄糖或水解精氨酸,部分菌株能利用尿素,但不產生過氧化氫酶。
02 致病性
致病機制
主要通過黏附到宿主細胞表面,與宿主細胞相互作用,損傷宿主細胞。此外,還可釋放有毒代謝產物,引發炎癥反應。
所致疾病
對人和動物具有致病性,如肺炎支原體可引起人類的原發性非典型肺炎;溶脲脲原體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如尿道炎、附睪炎、宮頸炎等,還可能導致不孕不育等問題;豬肺炎支原體可引發豬的喘氣病,造成豬生長發育受阻、飼料利用率降低等。
03 免疫性
感染柔膜細菌后,機體可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但由于其抗原性復雜,免疫保護作用往往不完全。
體液免疫可產生抗體,但抗體的保護作用有限;細胞免疫在清除感染和減輕炎癥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
04 微生物學檢查法
標本采集:根據感染部位不同,采集相應的標本,如痰液、咽拭子、泌尿生殖道分泌物、組織活檢標本等。
分離培養與鑒定:將標本接種于特殊的培養基上,在合適的條件下培養,觀察菌落形態,并進行生化反應、血清學試驗等鑒定。
血清學檢測:通過檢測患者血清中的特異性抗體,輔助診斷感染。常用的方法有補體結合試驗、間接血凝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
分子生物學檢測:如聚合酶鏈反應(PCR)等,可檢測標本中的柔膜細菌核酸,具有快速、敏感、特異等優點。
05 預防
目前針對一些重要的柔膜細菌感染,如肺炎支原體感染,已有疫苗在研究和試用中。同時,注意個人衛生,加強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避免接觸感染源等有助于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