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曼菌
1. 概念與分類
分類地位
革蘭氏陰性嚴格厭氧菌,屬疣微菌門Verrucomicrobia,是人體腸道核心菌群之一。
唯一公認種:#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
特性
黏液層專性寄生:依賴宿主腸道黏液層中的黏蛋白為營養源。
占健康成人腸道菌群0.5-5%,定植于結腸隱窩黏液層。
下一代益生菌候選:無致病性,對宿主代謝健康有顯著調控作用。
2. 培養條件與菌落形態
培養條件
培養基
基礎培養基:含黏蛋白(豬胃黏蛋白/Mucin)的無糖厭氧肉湯(如BHI+0.5%黏蛋白)。
替代碳源:葡萄糖+硫酸軟骨素(模擬黏蛋白結構)。
生長環境
嚴格厭氧(80% N?、10% H?、10% CO?),37℃,pH 6.5-7.0。
生長緩慢:48-72小時可見渾濁(液體培養),固體培養需5-7天。
菌落形態
黏蛋白瓊脂平板(厭氧培養5-7天)
形態:圓形、凸起、邊緣整齊,直徑0.1-0.5mm(針尖狀)。
顏色:無色或半透明(革蘭陰性菌特征)。
黏液溶解圈:菌落周圍黏液層被降解透明(關鍵鑒定特征)。
在厭氧條件下在37°C下孵育3天后,瓊脂平板上的菌落
3. 生理功能與健康機制
核心功能
增強腸道屏障:促進杯狀細胞分泌黏蛋白,增厚黏液層
調節能量代謝:激活AMPK通路,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抗炎免疫調節:增加腸道Treg細胞,降低LPS入血
抑制病原體定植:競爭性占據黏液層,抑制致病菌(如沙門氏菌)
4. 實驗室檢測方法
分子檢測
qPCR定量(糞便樣本)、16S rRNA測序(V3-V4區)、相對豐度計算(屬水平分辨率)。
培養鑒定
黏液降解試驗:接種黏蛋白瓊脂,觀察透明水解圈。
革蘭染色:革蘭陰性短桿菌(0.6-1.0 × 1.0-2.0 μm),無芽孢。
代謝產物分析:主要產物:乙酸、丙酸、1,2-丙二醇(HPLC/GC-MS檢測)。
5. 應用與治療前景
滅活菌體:無需冷鏈,穩定性高(歐盟EFSA安全認證)
巴氏滅菌上清液:含活性蛋白Amuc_1100(調節TLR2通路)
工程菌株:過表達功能蛋白(如P9)增強療效
臨床干預方案
適用人群:肥胖/2型糖尿病、代謝綜合征、輕度IBD患者。
禁忌癥:免疫缺陷者(如AIDS、器官移植后)避免活菌制劑。
6. 作用機制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