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乏養菌
1.概念
定義:#缺陷乏養菌并非指單一的細菌,而是指乏養菌屬和顆粒鏈菌屬中一類具有特殊營養需求的革蘭陽性球菌。它們曾長期被歸類為“營養變異鏈球菌”,因為它們表現出對特定生長因子的絕對依賴。
核心特征
營養缺陷/依賴性:這是其最顯著的特征。它們在常規的血瓊脂平板或巧克力平板上無法生長或生長極差,因為它們自身不能合成某些必需的營養物質(主要是吡哆醛/維生素B6或L-半胱氨酸/含硫氨基酸)。
衛星現象
它們能在提供所需生長因子的其他細菌(通常是#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落附近生長,形成環繞的“衛星”菌落。
培養困難:常規血培養系統可能檢測不到它們,或者生長非常緩慢且微弱,導致臨床漏診。需要使用添加了特定生長因子(如吡哆醛或半胱氨酸)的特殊培養基或在血培養瓶中添加這些補充劑,或利用“衛星現象”。
系統發育:雖然曾被認為是鏈球菌,但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如16SrRNA基因測序)證實它們與鏈球菌屬關系較遠,現已獨立劃分為乏養菌屬和顆粒鏈菌屬。
致病性:它們是重要的機會性病原體,尤其與感染性心內膜炎密切相關,也引起其他深部組織感染。它們常定植于口腔、泌尿生殖道和胃腸道。
2. 代表性菌種及其特征
最主要的兩個代表性菌種是:
缺陷乏養菌Abiotrophia defectiva
缺陷乏養菌
毗鄰顆粒鏈菌Granulicatella adiacens (最常見且臨床意義最大的顆粒鏈菌種)
2.1 菌落形態
常規培養基(如羊血瓊脂)
通常不生長或生長極其微弱(僅形成針尖大小的菌落,甚至肉眼不可見)。
即使生長,菌落通常很小、干燥、凹陷、呈α-溶血或不溶血,外觀可能像“油煎蛋”狀或類似“隕石坑”。
添加吡哆醛或半胱氨酸的特殊培養基(如補充維生素B6的腦心浸液瓊脂或巧克力瓊脂):
生長明顯改善,菌落變大(可達1-2mm),變得濕潤、光滑、凸起,α-溶血可能增強。
衛星現象試驗(在羊血瓊脂平板上劃線或點種金黃色葡萄球菌)
缺陷乏養菌/顆粒鏈菌在靠近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落(約1-2cm范圍內)的地方生長良好,形成明顯的菌落帶或區域(衛星菌落),而遠離金葡菌的地方則幾乎不生長或生長很差。
毗鄰顆粒鏈菌
2.2 臨床感染特征
核心關聯:感染性心內膜炎
占所有培養陽性心內膜炎的約5-6%,是自體瓣膜心內膜炎的重要病原體。
易感人群:常發生于有基礎心臟瓣膜病(如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脫垂、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牙科操作是重要的誘發因素(口腔定植菌入血)。
臨床表現:與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相似,癥狀可能不典型或遷延,如長期低熱、乏力、體重減輕、貧血、心臟雜音改變、栓塞現象(脾栓塞、腎栓塞、腦栓塞等)。
診斷挑戰:血培養陰性率較高,因為常規培養方法難以支持其生長。對高度懷疑心內膜炎但血培養反復陰性者,必須考慮乏養菌/顆粒鏈菌感染,并通知實驗室采用特殊方法(延長培養時間至2-3周、添加補充劑、衛星試驗、分子檢測)。
其他感染
菌血癥(無心內膜炎):可單獨發生,與侵入性操作(如牙科、泌尿外科)或免疫抑制狀態相關。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腦膜炎、腦膿腫(相對少見,但可發生)。
眼內炎:尤其是術后或外傷后眼內炎。
骨關節感染:骨髓炎(如椎體)、膿毒性關節炎、人工關節感染。
腹腔/盆腔感染:與腸道或泌尿生殖道來源相關。
皮膚軟組織感染:相對少見。
共性特點
起病隱匿:多為亞急性過程。
診斷困難:培養是金標準但陽性率低,易漏診誤診。分子診斷(如16S rRNA PCR測序)在培養陰性病例中價值很大。
常與生物膜形成相關:在心內膜炎瓣膜贅生物或其他植入物表面形成生物膜,增加治療難度。
臨床治療
治療乏養菌/顆粒鏈菌感染面臨兩大挑戰:
1) 體外藥敏試驗難以標準化進行(因生長要求苛刻);
2) 它們通常表現出對抗生素的耐受性或需要協同作用才能達到殺菌效果。
治療原則
聯合用藥:通常采用β-內酰胺類抗生素(青霉素或氨芐西林)聯合一種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慶大霉素),利用其協同殺菌作用。這種組合是治療其引起的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首選方案。
個體化:根據感染部位、嚴重程度、患者腎功能、過敏史等調整方案。
手術干預:對于感染性心內膜炎,如果出現心力衰竭、瓣膜穿孔/膿腫、持續菌血癥、反復栓塞、大型贅生物(>10mm)或真菌/耐藥菌感染等情況,常需要心臟瓣膜手術(修復或置換)作為藥物治療的重要補充。
推薦治療方案
心內膜炎/嚴重深部感染(首選)
青霉素G或氨芐西林+慶大霉素。
療程:通常為青霉素/氨芐西林4-6周+慶大霉素 前2周 (協同殺菌階段)。之后可單用青霉素/氨芐西林完成剩余療程。
對青霉素過敏患者的替代方案
萬古霉素+慶大霉素或萬古霉素單藥 (但療效可能不如β-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的組合)。
頭孢曲松+慶大霉素-需謹慎評估交叉過敏風險。
達托霉素也是一個選擇,尤其對萬古霉素耐藥或不能耐受者,常需聯用其他藥物(如β-內酰胺類,如果不過敏)。
非心內膜炎的菌血癥/其他部位感染
治療方案可參考心內膜炎方案,但可能不需要全程聯合氨基糖苷類,或聯合時間縮短。具體取決于感染部位和嚴重程度。
重要注意事項
藥敏試驗:如果實驗室條件允許并能成功進行藥敏試驗,應盡量根據結果指導治療。但體外敏感并不總能完全預測體內療效,聯合用藥原則仍需遵循。
耐藥性
對氨基糖苷類單藥耐藥很常見。
對氟喹諾酮類、大環內酯類(如紅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甲氧芐啶-磺胺甲惡唑的耐藥率較高,不宜單用。
對萬古霉素、替考拉寧、利奈唑胺、達托霉素通常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