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的3種可能結局
在微生物筆記--初識傳染與傳染病中提到決定傳染結局的3個因素分別是:病原體、宿主的免疫力和環境因素。因為病原體、宿主的免疫力和環境因素的差異,傳染可能出現3種結局:隱性傳染、帶菌狀態和顯性傳染。
1.隱性傳染 inapparent infection
隱性傳染的出現,是因為宿主的免疫力足夠強,同時病原體的數量較少或毒力相對弱,以及所處的環境不利于病原體的生長繁殖,最終只給宿主造成輕微程度的傷害,宿主的免疫系統能夠將病原體完全消滅。
2.顯性傳染 apparent infection
顯性傳染與隱性傳染恰好相反,此時宿主的免疫力較低,病原體的數量足夠多且毒力相對強,能在宿主體內快速實現繁殖且產生有毒物質,對宿主的細胞或組織造成嚴重的損害,伴隨著臨床癥狀。
顯性傳染根據發病持續時間不同分為急性傳染(actue infection)和慢性傳染(chronic infection)。另外根據不同發病部位又可以分為:毒血癥(toxemia )、菌血癥(bacteremia)、敗血癥(septicemia)和膿毒血癥(pyemia)。
3.帶菌狀態 carrier state
帶菌狀態按程度劃分,是介乎于隱性傳染和顯性傳染的程度,實際上,它是因為病原菌與宿主各自存在優勢,但是病原菌不能夠進行大量繁殖進而引起宿主出現臨床癥狀的一種現象。最出名的是”傷寒瑪麗“(Typhoid Mary)的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