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鏈球菌
口腔鏈球菌(Oral Streptococci)是口腔微生物群落中的核心成員,屬于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廣泛定植于口腔各部位(如牙齒表面、舌背、黏膜)。
01 分類與主要菌種
口腔鏈球菌根據溶血性、生化特性及基因型可分為多個種,常見致病菌包括:
變異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
齲齒的主要病原菌,能高效產酸并合成胞外多糖(如葡聚糖),促進牙菌斑形成。
血鏈球菌(Streptococcus sanguinis)
早期定植于牙齒表面的先鋒菌,與齲齒和牙周病相關,但部分菌株具有拮抗致病菌的作用。
輕鏈球菌(Streptococcus mitis)組
包括S. mitis、S. oralis、S. gordonii等,參與牙菌斑生物膜形成,部分菌種可引起感染性心內膜炎。
唾液鏈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口腔優勢菌之一,常定植于舌背和唾液,部分菌株具有益生菌特性(如抑制病原菌生長)。
02生物學特性
形態與染色
革蘭氏陽性球菌,直徑約0.5-1.2 μm,成對或短鏈排列。無芽孢、無鞭毛,不運動。
培養特性
需氧或兼性厭氧,最適生長溫度為35-37℃,pH 6.5-7.5。在血瓊脂平板上形成圓形、光滑、濕潤、灰白色菌落,根據溶血性分為:
α溶血(草綠色溶血):如血鏈球菌。
β溶血(完全溶血):如變異鏈球菌(部分菌株)。
γ溶血(無溶血):如唾液鏈球菌。
口腔鏈球菌是口腔生態系統的關鍵成員,其致病性與菌種、宿主免疫狀態及環境因素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