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酸鈣不動桿菌
醋酸鈣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是不動桿菌屬(Acinetobacter)中的一種革蘭氏陰性細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環境和醫療環境中,是臨床感染中較受關注的條件致病菌之一。
01 分類與命名
不動桿菌屬屬于 γ- 變形菌綱、莫拉菌科,目前已發現多種菌株,醋酸鈣不動桿菌是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該菌曾與鮑曼不動桿菌(A. baumannii)等被歸為 “醋酸鈣 - 鮑曼不動桿菌復合群”,因二者在表型上難以區分,需通過分子生物學方法(如 16S rRNA 測序)鑒別。
02生物學特性
形態與染色
革蘭氏陰性球桿菌,多呈短桿狀或球狀,無芽孢,無鞭毛,部分菌株有莢膜。常成對或短鏈狀排列,易被誤認為雙球菌。
培養特性
兼性厭氧,在普通培養基(如血瓊脂、麥康凱瓊脂)上生長良好,最適溫度為 35-37℃。菌落呈圓形、光滑、灰白色,邊緣整齊,不溶血(血瓊脂上)。
生化特性
氧化酶陰性,觸酶陽性,不發酵葡萄糖,能利用醋酸鹽等作為碳源,這也是其名稱的由來。
03分布與傳播
自然環境:廣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氣及物體表面,抵抗力較強,可在干燥環境中存活數周。
醫療環境:易定植于醫院的醫療器械(如呼吸機、導管)、病床、醫護人員手部等,是醫院感染的常見病原菌來源。
傳播途徑:主要通過接觸傳播,如醫護人員的手、污染的醫療器械等,尤其易感染免疫力低下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