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磷的吸收與排泄
(一)鈣、磷的吸收
體內鈣和磷均由食物供給。正常成人每日攝取鈣約1克、磷約0.8克。兒童及妊娠、哺乳期婦女需要量相應增加。
食物中所含鈣主要為各種復合物,必須轉變為游離Ca2+,才能被腸道吸收。當腸道內PH值<6時,有利于ca2+的釋放。因此,鈣的吸收部位在小腸,而吸收率依次為十二指腸>空腸>回腸。食物中鈣吸收率通常只有30%,當體內缺鈣或生理需鈣量增加時,吸收率可增高。
腸粘膜對鈣的吸收機理較為復雜,既有跨膜轉運,又有細胞內轉運;既有逆濃度梯度的主動吸收,又有順濃度梯度的被動擴散或易化轉運。已知腸粘膜細胞內有多種鈣結合蛋白(calnium binding protein,簡寫為CaBP),它與Ca2+有較強親和力,可促進鈣的吸收。磷的吸收與鈣有密切關系,而且鈣和磷的吸收又與鈉的吸收和分布相互交織在一起,如圖12-2所示。
圖12-2 腸粘膜對鈣和磷的吸收示意圖
如圖12-2,Ca2+由腸腔進入粘膜細胞內是順濃度梯度的,但由于微絨毛對Ca2+的通透性極低,故需要特殊的轉運 載體 。Pi伴隨著Na+的吸收進入粘膜細胞內,又隨著Na+的泵出而至細胞外液(血管側),后者雖然對Pi來說是順梯度的,但要依賴Na+泵,所以有人將Pi的吸收稱為“繼發的主動轉運”(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至于CaBP的作用,現在認為它主要在細胞內轉運過程中起作用,因為它對Ca2+的親和力恰好介于質膜鈣泵與線粒體膜鈣泵對Ca2+的親和力之間,是把線粒體蓄積的鈣輸送給基底一側膜鈣泵的一種輸送蛋白。
食物中的磷主要以無機磷酸鹽和有機磷酸酯兩種形式存在,腸道主要吸收無機磷,有機含磷物則經水解釋放出無機磷而被吸收。磷的吸收較易、吸收率可達70?0%。其吸收部位遍及小腸,以空腸吸收率最高。磷的吸收量比鈣大,而且是逆電荷梯度進入小腸粘膜細胞,可見其有獨立的吸收機制,目前對磷吸收機制尚未完全了解。腸道中酸堿性、食物成分以及血鈣和血磷濃度均可影響鈣和磷的吸收。
圖12-3 人體每日鈣的更新率
(二)鈣和磷的排泄
人體排出鈣主要有兩條途徑:約20%經腎排出,80%隨糞便排出。腎小球每日濾出鈣約10g,95%以上被腎小管重吸收,0.5-5%隨尿排出。正常人從尿排出鈣量較穩定,受食物鈣量影響不大,但與血鈣水平相關。血鈣升高則尿鈣排出增多。糞便中鈣主要為食物中未吸收鈣及消化液中鈣。其量隨鈣的攝入量及腸收狀態波動較大。
正常成人每日進出體內的鈣量大致相等,即處于鈣平衡狀態。圖12-3說明機體鈣平衡的情況,圖中數字為每日鈣變化量的平均數。
磷亦通過腸道和腎臟排泄,以腎臟排泄為主。尿磷排出量占總排出量的60?0%。尿磷排出量取絕于腎小球濾過率和腎小管重吸收功能,并隨腸道攝入量的變化而變化。
北京天優福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官網:http://m.jyzjsd.com/
服務熱線:400-860-6160
聯系電話/微信:13718308763
QQ:2136615612 3317607072
E-mail:Tianyoubzw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