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介導細胞毒作用檢測法1:Cr釋放法
1 )用 51 Cr 鉻酸鈉標記靶細胞
短期標記法
1. 用 RPMI-1640 培養液洗滌 107 靶細胞,去上清液。用 0.5ml 不含碳酸氫鈉的完全培養液懸浮細胞。加入 100 μ Ci ( 3.7MBq ) 51 Cr 鉻酸鈉, 37 ℃水浴中標記 1 小時,每 5 ~ 10 分鐘搖晃一次,混勻細胞。
2. 如上用 RPMI-1640 培養液洗滌細胞 3 次,每次 400 × g 10 分鐘。用 50ml RPMI-1640 培養液懸浮細胞,置 37 ℃水浴 30 分鐘,以減少非特異的自然釋放。
3. 離心 200 × g 10 分鐘,去上清液。小心用 RPMI-1640 培養液懸浮細胞,盡量減少振蕩引起的細胞損傷以降低靶細胞的自然釋放率,將細胞濃度調整為 0.5 × 105 或 1 × 105 /ml 備用。
2 ) 4 小時 51 Cr 釋放實驗
1. 在 96 孔圓底細胞培養板中加入 51 Cr 標記的靶細胞,每孔加 100 μ l 。
2. 向各孔加 100 μ l 效應細胞,效應細胞與靶細胞的比例(效靶比, E : T )根據要求而定,通常為 5 : 1 ~ 20 : 1 。陰性對照孔(自然釋放)不加效應細胞只加 100 μ l 完全培養液,陽性對照孔(最大釋放)中加 100 μ l 1 % NP40 (或 2 % SDS , 1mol/L 鹽酸)。每個實驗置三個復孔。
3. 稍稍離心( 100 × g 3 分鐘)后,置 37 ℃ 5 % CO2 的二氧化碳培養箱中培養 4 小時。
4. 離心培養板 200 × g 10 分鐘,每孔吸出 100 μ l 上清液置一次性使用的檢測管中,在γ-計數儀上(或液閃計數儀上)測定上清液中的每分鐘放射性活性( cpm 值)。
3 )特異性殺傷活性的計算
1. 用細胞毒性百分比表示:細胞毒性(%)= [ (實驗組 cpm -自然釋放組 cpm ) / (最大釋放組 cpm -自然釋放組 cpm ) ] × 100 %
2. 用溶解單位( lytic unit , LU )表示:一個 LU 是指能溶解一定數量靶細胞的效應細胞數。通常將能溶解 30 %靶細胞的效應細胞數定位一個 LU 。結果以 106 個效應細胞所具有的 LU 數表示: LU30 /106 細胞= 106 /[ ( E : T30 )×(每孔靶細胞數) ] E : T30 是該效靶比時效應細胞能殺傷 30 %靶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