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多倍體誘發實驗
一 實驗目的
1.了解人工誘導多倍體的原理,初步掌握用秋水仙素誘發多倍體的方法。
2.了解植物多倍體細胞染色體 加倍的特點
二 實驗原理
植物 多倍體:
每個細胞中的染色體數具有3整套或更多套數的植物。隨著染色體組倍數的增加,有可能使一些作物的經濟性狀發生有利的變化。因此,植物多倍體的研究和利用是育種工作中值得重視的途徑之一。
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
秋水仙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細胞分裂 時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向兩極的移動被阻止,而停留在分裂中期,但染色體的復制不受影響,這樣細胞不能繼續分裂,從而產生染色體數目加倍的核。若染色體加倍的細胞繼續分裂,就形成多倍性的組織.由多倍性組織分化產生的性細胞,可通過有性繁殖方法把多倍體繁殖下去。如果將種子用秋水仙素浸漬,也可誘導多倍體植株產生。
人工誘導多倍體的方法很多,分為物理的(溫度劇變、機械損傷、各種射線處理等)和化學方法的(各種植物堿、麻醉劑、植物生長激素等)誘導方法。其中,秋水仙素是誘導多倍體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秋水仙素:
是從百合科秋水仙屬的一個種--秋水仙(Colchicum autumnale. L.)的器官和種子內提煉出來的一種植物堿。它的化學分子式為C22H25O6N。因有劇毒,故使用時要特別注意,切勿使藥液進入眼內或口中。
三 實驗材料
黑麥(2n=14)
四 實驗器具和藥品
l.用具:
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刀片、滴管,吸水紙。
2.藥品:
0.2%秋水仙素溶液,1mol/L HCl溶液 、改良苯酚品紅溶液。
五 實驗步驟
1.待新長出的不定根長約1.5-2mm左右時,移到盛有秋水仙素溶液的培養皿中,直到根尖膨大為止。再恢復生長24小時,誘導后細胞為多倍體細胞。
2.取下已膨大的根尖或幼芽,水洗后進行常規制片(固定,保存,水洗,酸解,水洗,染色,壓片等過程),染色時滴上一、二滴改良苯酚品紅染液,10-15分鐘以后壓片。
3.觀察多倍體細胞染色體的形態并統計其染色體數目。
觀察與鑒定
處理后的植株和未處理植株在外部形態上和結構上,是有區別的。常采用的方法是觀察和比較兩者氣孔的大小。將葉面表皮撕下在顯微鏡下觀察,多倍體葉面氣孔比二倍體大很多,從外部形態上加倍后生長的植株比二倍體高大,葉片肥厚。
在形態觀察的基礎上,可進一步進行鏡檢觀察染色體數目的變化。
六 注意事項
1. 秋水仙素處理時間應根據供試材料的細胞周期而定,當處理時間介于供試材料細胞周期的一倍到兩倍之間時,可觀察到細胞由二倍體變為四倍體,當處理時間多于供試材料細胞周期的兩倍以上時,供試材料的細胞可從四倍體變為八倍體,因此,在培養多倍體細胞時,應注意用秋水仙素的處理時間;此外,秋水仙素的濃度對處理效果也有影響,應注意掌握。
2. 多倍體細胞中染色體的形態有兩種,一種為一條染色體含有一條單體,另一種為一條染色體含有兩條單體,應注意觀察,并思考其形成原因。
3. 秋水仙素為劇毒藥品,實驗中應注意不要將藥品沾到皮膚上,眼睛中。如果沾到皮膚上,應用大量自來水沖洗。
附:0.2-0.4%秋水仙素的配制:
取秋水仙素1克(先用少許95%酒精助溶),溶于250-500亳升蒸餾水中,配成0.2-0.4%秋水仙素溶液。亦可制成較高濃度的母液,放入棕色玻璃瓶內,用時再稀釋到所需的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