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新煙堿類農殘檢測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現代食品工程研究中心孫大文院士課題組在線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系統地闡述了化學傳感技術在食品新煙堿類農殘中新識別策略、傳感技術以及最新應用。
新煙堿類農藥(Neonicotinoids, NEOs)是一類神經毒性殺蟲劑,其化學結構與尼古丁相似。新煙堿類農藥包括氯代煙堿化合物、硫代煙堿化合物和四氫呋喃環型化合物,其作用機制是新煙堿類農藥作為煙堿乙酰膽堿受體激動劑與乙酰膽堿受體選擇性結合,與害蟲乙酰膽堿產生競爭,阻斷中樞神經正常傳導,最終導致目標害蟲癱瘓和死亡。由于對害蟲毒性高,而對哺乳動物毒性低,新煙堿類農藥主要用于果蔬、谷物和其他作物的害蟲防治,并已成為有機磷農藥、氨基甲酸酯農藥和擬除蟲菊酯農藥的替代品。
然而,使用新煙堿類農藥進行害蟲控制和作物生產具有諸多益處,但也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例如,只有約5%的活性成分可被作物吸收,其余的新煙堿類農藥分子則通過遷移轉化進入生態系統,通過食物鏈積累,對非目標生物(如人類和蜜蜂的健康)構成潛在威脅。目前,新煙堿類農藥已經在多種食品基質中檢出,這大大增加了對人體健康的暴露風險。因此,本文綜述了食品安全檢測領域具有特異性識別和高靈敏度的快速分析新煙堿類農藥殘留的方法。
本綜述主要介紹了基于特異性識別新煙堿類農藥分子信號的新型綜合傳感策略,其中包括分子印記識別(MIR)、主-客識別(HGR)、電催化識別(ECR)、免疫識別(IR)、適配體識別(AR)和酶抑制識別(EIR)等。此外,重點討論了基于識別策略結合化學傳感平臺在各種食品中的最新應用,包括水果和蔬菜、谷物、茶葉、蜂蜜、水產品和其他食品的應用。最后,闡述了化學傳感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領域目前面臨的挑戰及對未來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