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可感染腦細胞,并從大腦中轉移到外周器官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拉什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作為一種腦細胞,星形膠質細胞可以藏匿HIV病毒,然后將這種病毒傳播給大腦中的免疫細胞,這些免疫細胞可從大腦中遷移出去,進入其他器官。即使針對HIV的標準治療方法---聯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cART)---可抑制HIV,這種病毒仍通過這一途徑從大腦中轉移出來。相關研究結果于2020年6月11日發表在PLoS Pathogen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HIV infects astrocytes in vivo and egresses from the brain to the periphery”。
美國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HIV神經病理、遺傳學與治療學分部主任Jeymohan Joseph博士說,“這項研究證實了大腦作為HIV病毒庫的關鍵作用,它能夠使得這種病毒重新感染外周器官。這些研究結果表明為了從體內根除HIV,治愈策略必須解決中樞神經系統在HIV傳播中發揮的作用。”
HIV通過感染CD4陽性(CD4+)T細胞來攻擊免疫系統,其中CD4+ T細胞是一種對抵御感染至關重要的白細胞。如果不進行治療,HIV會破壞CD4+ T細胞,從而降低人體發動免疫反應的能力--最終導致艾滋病(AIDS)。
cART能有效抑制HIV感染,幫助許多HIV感染者活得更久、更健康。但是一些研究表明,許多接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的患者也出現了與HIV相關的神經認知障礙的跡象,比如思維和記憶問題。科學家們知道HIV會在感染后8天內進入大腦,但對HIV感染的腦細胞是否能釋放這種病毒以及所釋放的病毒是否從大腦遷移出來感染其他組織的情況了解較少。
大腦中含有數十億個星形膠質細胞,它們執行各種任務---從支持腦細胞之間的通信到維持血腦屏障。為了了解HIV是否能從大腦轉移到外周器官,Lena Al-Harthi博士和她在拉什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團隊將感染HIV或未感染HIV的人星形膠質細胞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的大腦中。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移植到這些小鼠體內的受到HIV感染的星形膠質細胞能夠將這種病毒傳播給大腦中的CD4+ T細胞。這些CD4+T細胞隨后遷移出大腦,進入身體其他部位,將這種病毒感染擴散到脾臟和淋巴結等外周器官。他們還發現,當這些小鼠接受cART治療時,HIV從大腦中排出的現象也會發生,但水平較低。當cART治療中斷時,HIV DNA/RNA在脾臟中就可檢測到---這表明這種病毒感染出現反彈。
Al-Harthi博士說,“我們的研究證實大腦中的HIV并沒有被困在大腦中---它可以而且確實通過白細胞遷移進入外周器官。它還闡明了星形膠質細胞在支持HIV在大腦中復制的作用,即使在cART治療下,也是如此。”
Al-Harthi博士補充說,這一信息對HIV治愈策略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因為這類策略需要能夠有效地靶向清除可導致HIV復制和再感染的病毒庫。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神經疾病與中風研究所神經環境中神經艾滋病和傳染病(NeuroAIDS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e Neuroenvironment)項目主任May Wong博士說,“HIV仍然是一個重大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影響著全球3000~4000萬人。為了幫助患者,我們需要充分認識HIV如何影響大腦和其他組織中的病毒庫。盡管還需要開展更多研究來復制這些發現,但這項研究讓我們更接近這一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