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與非糖尿病人群腸道菌群差異研究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代謝性疾病,胰島素的相對或絕對缺乏是它最主要的特征。長期的慢性高血糖可導致多種器官的損傷甚至衰竭,包括心臟、大血管、視網膜、腎臟及神經,造成巨大的社會經濟負擔。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總數的90%~95%,其特點為在胰島素抵抗的基礎上出現進行性的胰島β細胞的分泌功能衰退。Lederberg在2001年第一次提出了"微生物群(microbiota)"的概念,意為定植于人類的微生物及其基因組總數。目前的研究證明,人體的腸道有大約10~100萬億的微生物,超過1 000個種類,腸道微生物群的基因組超過人類基因組的100倍。
腸道微生物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厚壁菌門、擬桿菌、放線菌、變形菌門、疣微菌門,其中厚壁擬桿菌門、放線菌門的相對豐度超過90%。腸道微生物與人類為共生關系,人類腸道微生物的組成受到包括宿主的年齡、性別、種族、地域、飲食習慣、衛生條件、抗生素或益生菌、益生元的應用等多種因素影響。而同時,目前多項研究表明腸道菌群組成的紊亂與多種代謝疾病相關,包括肥胖、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動脈粥樣硬化和心力衰竭。
為了探究北京地區2型糖尿病與非糖尿病人群腸道菌群的差異,北京協和醫院劉詩璇,薛勇,袁濤等選取在北京協和醫院就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83例,同時選取64例非糖尿病人群作為對照組,收集研究對象及對照組的糞便樣本,采用宏基因組測序技術進行腸道菌群的測定,比較2型糖尿病組與對照組的腸道微生物的差異。
結果發現,兩組樣本共檢測出11個菌門,其中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P=0.013)、厚壁菌門(Firmicutes)(P=0.005)、梭桿菌門(Fusobacteria)(P=0.001)、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P<0.001)的物種多樣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中放線菌門、梭桿菌門及變形菌門均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富集,厚壁菌門在對照組中富集。兩組樣本共檢測出152個菌屬,兩組間有菌群豐度差異的菌屬共有31個,在2型糖尿病組中,羅氏菌屬(Roseburia)、真桿菌屬(Eubacterium)、糞便桿菌屬(Faecalibacterium)水平下降,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us)、大腸埃希菌(Escherichia)水平均增加。
2型糖尿病組與對照組的腸道菌群物種構成存在顯著差異,調節2型糖尿病患者的腸道菌群,可能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
本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