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感染病毒標本的采集與處理
簡介
胃腸道病毒(enterovirus,EV)首先在人腸道中復制,但很少引起胃腸道癥狀,臨床表現主要為以消化道為原發灶的全身感染。EV感染以隱性感染多見,嬰幼兒、免疫力低下的成人易感。盡管同一種EV可引起不同臨床表現,而不同EV也可引起相同癥狀。
但通常來說,特有的臨床表現常與特定的腸道病毒感染相關聯。例如,急性出血性結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通常是由柯薩奇病毒A24變種(CV-A24v)或腸道病毒70(EV-D70)引起;急性弛緩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通常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和腸道病毒71(EV-A71)引起。
胃腸道病毒標本采集用于EV核酸檢測、病毒分離鑒定的標本主要為患者的糞便、咽拭子和皰疹液等臨床標本,如患者出現神經系統癥狀,則應采集腦脊液標本。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患者應采集結膜拭子或結膜刮取物標本。血清學診斷時,需要采集患者急性期和恢復期的雙份血清標本。
材料與儀器
器材:
①一次性無菌手套
②采集管
試劑:
①材料:采集標本
②標本緩沖液
步驟
腸道感染病毒標本的采集與處理根據樣本類型,其基本過程可分為如下幾種:
一、腸道感染病毒標本的采集
(1)糞便標本:采集患者發病7日內的糞便標本。糞便標本采集量為5~8 g/份,采集后應立即放入無菌采便管內,4 ℃保存,立即(24小時內)送達實驗室,需長期保存的標本應存于-70 ℃冰箱中。
(2)咽拭子標本:采集患者發病3日內的咽拭子標本。用專用采樣棉簽,適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兩側扁桃體部位,應避免觸及舌部;迅速將棉簽放入裝有3~5ml保存液的保存管中,保存液配方為91.5 ml Eagle's MEM 中加入青霉素和鏈霉素(終濃度為:青霉素100 U/ml,鏈霉素為100 μg/ml)、胎牛血清(終濃度為2% )、3.5 ml 7.5% NaHCO3、1 mlL-谷氨酰胺溶液、1 ml 1 mol/L的HEPES溶液。在靠近頂端處折斷棉簽桿,旋緊管蓋并密封,以防標本干燥。4 ℃保存,立即(12小時內)送達實驗室,-20 ℃以下低溫冷凍保存,需長期保存的標本應存于-70 ℃冰箱中。
(3)血清標本:采集急性期血清(發病0~7天)檢測相應EV-IgM抗體可用于早期臨床診斷,采集急性期(發病0~7天)和恢復期(發病14~30天)雙份配對血清檢測IgG或中和抗體,可用于回顧性診斷。靜脈采集3~5 ml全血,置于真空無菌采血管中,自凝后,分離血清,將血清置于-20 ℃以下冰箱中冷凍保存。
(4)皰疹液:采集急性期皰疹液時,應先用75%的酒精對皰疹周圍的皮膚進行消毒,然后用消毒針將皰疹挑破,用棉簽蘸取皰疹液,迅速將棉簽放入內裝有3~5 ml病毒保存液的采樣管中,在靠近頂端處折斷棉簽桿,旋緊管蓋并密封。所采集標本4 ℃保存,立即(12小時內)送達實驗室,-20 ℃以下低溫冷凍保存,需長期保存的標本應存于-70 ℃冰箱中。
(5)腦脊液標本:腦脊液可用于抗體檢測、核酸檢測或病毒分離。出現神經系統癥狀的病例,應采集腦脊液標本;采集時間為出現神經系統癥狀后3天內,采集量為1.0~2.0 ml。標本采集后立即裝入無菌帶墊圈的凍存管中,4 ℃保存,立即(12小時內)送達實驗室,需長期保存的標本應存于-80 ℃冰箱中。
(6)患者眼結膜拭子或結膜刮取物標本:對于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患者,患者眼結膜拭子或結膜刮取物是核酸檢測或病毒分離CV-A24v、EV-D70的主要標本。標本應在起病1~3天內采集。用滅菌棉拭子涂擦翻轉的上、下瞼結膜并拭取淚液后,應立即投入裝有病毒保存液標本采集管中,貼好標簽,置冰壺內攜至實驗室或低溫(-70 ℃以下)凍存。
二、腸道感染病毒標本的處理
(1)糞便標本:由于糞便標本成分較為復雜,含有的細菌、真菌、毒素等成分可干擾后續的EV病毒分離培養以及EV核酸直接檢測。糞便標本應事先用三氯甲烷進行處理,然后用于EV的病原學檢測。三氯甲烷處理過程可滅活有包膜的微生物(細菌、真菌、含包膜病毒等),以及大部分脂溶性毒素,并充分分散聚集成團的EV。
操作過程及步驟:
①在生物安全柜中,取約2 g糞便標本、10 ml含有抗生素的完全PBS(含鈣、鎂離子的磷酸緩沖液)、1 ml三氯甲烷加入50 ml耐三氯甲烷的離心管中。②使用機械振蕩器劇烈振蕩20分鐘,制成糞便懸液。③使用低溫挎籃式離心機(bucket centrifuger),4 ℃條件下,1500 g離心力,水平離心20分鐘。離心后,包含有脂溶性毒素以及有包膜微生物的三氯甲烷位于底層,EV則位于上層的PBS中。④在生物安全柜中將含有EV的上清轉移至無菌的外螺旋凍存管中,以備后續檢測。
肛拭子的處理可參考糞便。
(2)咽拭子標本:咽拭子要在標本運輸(保存)液中充分攪動,洗下拭子上黏附的病毒及含有病毒的細胞等。然后,在4 ℃條件下,10000 r/min離心20分鐘,上清用于后續病原學檢測。病毒分離培養過程中,如果接種細胞后發現有細菌污染,則應使用0.45 μm無菌濾器對原始標本進行過濾以去除細菌。其他呼吸道標本處理可參考咽拭子。
(3)其他標本:腦脊液、皰疹液、心包液標本4 ℃條件下離心去除雜質和細菌后,可直接用于后續檢測。結膜拭子的處理可參考咽拭子。
注意事項
(1)用于采集的咽拭子標本必須置于適當的病毒保存液中,以防病毒干燥和滅活。
(2)用于核酸檢測和病毒分離的標本,應在患者發病后盡早采集,盡快檢測;不能立即檢測的標本應冷凍保存。
(3)對用于血清學診斷的急性期血清應該在患者發病后盡早采集,恢復期血清則應在患者發病2周后采集。
(4)臨床標本在運輸和貯存過程中要避免反復凍融,如果不能確保-20 ℃的條件,應該在0~8 ℃運輸和保存。
(5)標本運輸時要附有必要的信息,如標本編號、患者發病日期和標本采集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