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鏈球菌
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屬革蘭陽性雙球菌,是鏈球菌的一種,可引起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性疾病和非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性疾病。
肺炎鏈球菌
01 生物學特性
形態結構
肺炎鏈球菌為革蘭氏陽性球菌,常呈矛頭狀,成雙排列,寬端相對,尖端向外,無芽孢,無鞭毛,但有莢膜。莢膜是肺炎鏈球菌的重要毒力因子,具有抗吞噬作用。
培養特性
需氧或兼性厭氧,營養要求較高,在含有血液或血清的培養基上才能生長良好。最適生長溫度為37℃,最適pH為7.4-7.6。在血瓊脂平板上,可形成灰白色、光滑、扁平的菌落,周圍有草綠色溶血環。
生化反應
能分解葡萄糖、麥芽糖、乳糖等產酸不產氣。菊糖發酵試驗陽性,膽汁溶菌試驗陽性,這兩個試驗可用于與甲型溶血性鏈球菌相鑒別。
02 致病性
致病物質
主要致病物質包括莢膜、肺炎鏈球菌溶血素O、脂磷壁酸、神經氨酸酶等。莢膜具有抗吞噬作用,使細菌能在宿主體內大量繁殖并引起感染;肺炎鏈球菌溶血素O可溶解紅細胞、白細胞等,損傷宿主組織;脂磷壁酸能激活補體,引起炎癥反應;神經氨酸酶可分解細胞表面的神經氨酸,有利于細菌在組織中擴散。
所致疾病
主要引起大葉性肺炎,患者常有高熱、寒戰、咳嗽、咳鐵銹色痰等癥狀。
此外,還可引起支氣管炎、腦膜炎、敗血癥、中耳炎、鼻竇炎等疾病,尤其是兒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容易感染,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03 傳播途徑
飛沫傳播
是肺炎鏈球菌最主要的傳播方式。當患者或帶菌者咳嗽、打噴嚏、說話時,會將含有肺炎鏈球菌的飛沫散布到空氣中,健康人吸入這些飛沫后可能被感染。
接觸傳播
通過接觸被肺炎鏈球菌污染的物品,如餐具、玩具、毛巾等,然后經手 - 口途徑傳播。另外,人與人之間的密切接觸,如親吻等,也可能傳播肺炎鏈球菌。
目前已有多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供使用,如多糖疫苗和結合疫苗,可有效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尤其是對于兒童、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接種疫苗是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