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致病性
人類致病性
機會性感染:免疫力低下患者可能發生菌血癥、眼部感染(如角膜炎)、術后傷口感染或導管相關感染。
食物中毒:罕見,可能與某些產毒素菌株相關。
過敏反應:吸入其孢子可能引發呼吸道過敏或職業性哮喘(如農業或工業暴露)。
動物致病性
偶見于動物(如家禽)的腸道或皮膚感染,但致病性較弱。
益生菌潛力:部分菌株被研究用于動物飼料添加劑,以改善腸道健康。
直接鏡檢
革蘭陽性桿菌,單個或短鏈排列,芽孢染色(如Schaeffer-Fulton法)可見綠色芽孢。
培養鑒定
血瓊脂平板上無溶血或弱β溶血(菌株依賴性)。
生化試驗:過氧化氫酶陽性、VP試驗陽性、可分解葡萄糖和甘露醇。
分子檢測
16S rRNA基因測序或特異性引物PCR(如基于gyrB基因)用于精確鑒定。
環境耐受性測試
通過熱擊處理(80℃ 10分鐘)或紫外線照射后仍可培養,驗證芽孢存活能力。
工業應用
生產工業酶(如堿性蛋白酶、纖維素酶)、抗生素(如短桿菌肽)及生物防腐劑。
用于農業生物防治(如抗植物病原真菌)。
醫院感染
偶見于醫療器械污染(如導管、透析液)或免疫抑制患者的院內感染。
治療
感染病例需根據藥敏結果選擇抗生素,通常對β-內酰胺類(如氨芐西林)、萬古霉素、克林霉素敏感。
耐藥性
部分菌株攜帶β-內酰胺酶基因,對青霉素類耐藥率逐漸上升。
對大環內酯類(如紅霉素)耐藥性存在地區差異,需警惕多重耐藥菌株。
生物安全性
工業菌株需嚴格篩選,避免攜帶毒力基因或耐藥基因;
孢子吸入可能對呼吸道敏感人群造成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