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乳桿菌
1.概述
植物乳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是一種革蘭陽性、兼性厭氧桿菌,廣泛存在于發酵植物、人體腸道及陰道中。作為公認安全菌株(GRAS),它兼具益生菌功能與罕見機會致病性,是食品工業(泡菜、奶酪)和臨床益生菌制劑的核心菌種之一。
代謝類型:同型發酵(產DL-乳酸),觸酶陰性 生存能力:耐酸(pH 3.0)、耐膽鹽(0.3%),在4–45°C生長 生態分布:發酵蔬菜、肉類、乳制品、人類腸道、陰道、口腔
培養基
MRS瓊脂,需氧或微需氧(5% CO?),37°C培養24–48小時。
菌落特征
不溶血(γ-溶血),部分菌株產弱過氧化氫酶(假陽性)。
益生菌應用
產抗菌肽
抑制致病菌,如E. coli、Salmonella; 增強腸屏障,上調閉合蛋白Occludin表達; 調節免疫,促進IL-10分泌,抑制TNF-α。
適應證
腸易激綜合征(IBS)、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陰道炎輔助治療,恢復微酸性環境。
機會性感染(罕見)
菌血癥:腸道易位或益生菌制劑污染 心內膜炎:牙科操作后定植菌入血 腹腔感染:腸道菌群移位
分離培養:糞便/陰道分泌物接種MRS瓊脂,厭氧環境,37°C培養 48小時。 生化鑒定:發酵麥芽糖⊕、甘露醇⊕、山梨醇?。 分子鑒定:recA或pheS基因測序、MALDI-TOF MS 毒力評估:明膠酶試驗(+)、生物膜形成能力檢測。
耐藥性
萬古霉素:因存在vanX基因,故天然耐藥,應避免用于重癥感染經驗治療 環丙沙星:因存在gyrA突變可能,治療前應進行藥敏試驗 青霉素G:低水平耐藥(β-內酰胺酶陰性),作為首選治療藥物
治療原則
首選:氨芐西林或青霉素G(敏感株)。 替代:利奈唑胺(覆蓋萬古霉素耐藥株)、達托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