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葡萄球菌的微生物學診斷
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是滋生于生物體表皮上的一種革蘭氏陽性球菌,存在于人體的皮膚,陰道等部位,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狀,故命名為表皮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一般不被噬菌體裂解,根據生化反應和產生酶類的不同可分為6型。表皮葡萄球菌正常存在于人的皮膚、鼻腔及腸道中。不產生血漿凝固酶,也不產生α溶血素等毒性物質,故一般認為是非致病性葡萄球菌。但近年來該菌的致病性逐漸受到重視。
不同病型采取不同檢材如膿汁、血液、可疑食物、嘔吐物及糞便等。
1.直接涂片鏡檢
取標本涂片,革蘭氏染色后鏡檢,根據細菌形態,排列和染色性可作出初步診斷。
2.分離培養與鑒定
將標本接種于血瓊脂平板,甘露醇和高鹽培養基中進行分離培養,根根菌落特征、色素形成,有無溶血、菌落涂片染色鏡檢和血漿凝固酶試驗,進行鑒定 。
葡萄球菌腸毒素檢測傳統方法進行動物試驗,取呵疑污染食物,患者嘔吐物、糞便等,分離培養,鑒定后挑取單個菌落肉湯增菌,取上清濾液腹腔注射至6-8周齡幼貓,注射4h后動物出現嘔吐、腹瀉,體溫升高或死亡.提示有腸毒素存在可能。
近年來,多采用免疫學方法如ELISA法微量檢測腸毒素,快速敏感;也可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如基因探針、PCR等技術檢測產腸毒素菌株.但要防止假陽性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