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染色——六胺銀法
簡介
六胺銀染色又稱(Periodic-acid silver methenamine)PASM 染色。標本經高碘酸氧化后,使真菌和其他機會性生物的細胞壁內的粘多糖暴露出醛基,醛基將六胺銀還原為黑色的金屬銀。硫代硫酸鈉對已顯色的銀鹽起固定作用,并除去未反應的銀離子。
原理
用高碘酸與組織發生氧化,使組織的基底膜或真菌內的粘多糖暴露醛基,醛基與六胺銀發生作用,將其還原成黑色的金屬銀,再利用硫代硫酸鈉除去未反應的銀離子。
用途
主要用于組織基底膜和真菌(主要應用于新型隱球菌、毛霉菌、曲霉菌、組織胞漿菌、馬爾尼菲青霉菌、放線菌等)的染色。
材料與儀器
① 5% 硼砂水溶液:硼砂 5 克,溶解于 100 毫升的蒸餾水中
② 5% 硝酸銀水溶液:硝酸銀 5 克,溶解于 100 毫升的蒸餾水中
③ 3% 烏洛托品水溶液:烏洛托品 3 克,溶解于 100 毫升的蒸餾水中
④ 六胺銀貯備液:3% 烏洛托品水溶液倒入 5% 的硝酸銀液中,產生白色沉淀,搖蕩變清亮,4 ℃ 避光保存,可保存約 6 個月。
⑤ 應用液:取貯備液 25 毫升,回至室溫,加 5% 硼砂水溶液 5 毫升,現用現配
⑥ 5% 鉻酸水溶液:鉻酸 (chromic acid)5 克,蒸餾水 100 毫升
⑦ 1% 亞硫酸氫鈉水溶液: 亞硫酸氫鈉(Sodium bisulfite)1 克,蒸水 100 毫升
⑧ 0.05% 淡綠染液:淡綠 0.1 克,蒸餾水 200 毫升,醋酸 0.1 毫升
⑨ 0.1% 氯化金水溶液:氯化金 0.1 克,溶解于 100 毫升的蒸餾水中
⑩ 3% 硫代硫酸鈉水溶液:硫代硫酸鈉 3 克,溶解于 100 毫升的蒸餾水中
步驟
1、切片常規脫蠟至水洗。
2、然后將切片放入 5% 鉻酸水溶液 1小 時,自來水沖洗 5 分鐘。
3、隨后將切片放入 1% 亞硫酸氫鈉30分鐘,自來水沖洗 3 分鐘,蒸餾水充分洗滌。
4、六胺銀應用液首先預熱至 60 °C,然后將切片放入配制好的預熱的六胺銀工作液中 1 小時,切片呈淡黃色即取出經水洗后顯微鏡觀察有否有菌體出現。
如有淡棕色菌體出現,應每隔 5~10 min 觀察一次以控制菌體著色深淺,直至顯色理想。隨后蒸餾水洗 5~6 次。
5、再將切片放入 0.1% 氯化金水溶液調色 4 分鐘,蒸餾水洗 1~2 分鐘。
6、隨后將切片放入 3% 硫代硫酸鈉水溶液 5 分鐘。
7、自來水洗 1 分鐘,蒸餾水洗 1 分鐘。
8、淡綠復染 20 秒,流水沖洗 20~60 秒。
9、95% 酒精和無水精脫水,二甲苯透明,樹膠封片。
10、染色結果:真菌黑色,背景淺綠色。
注意事項
1、挑取樣本制成涂片,涂片時必須注意細心操作,涂片薄而均勻。制備的涂片應自然干燥,若采取加熱固定,固定溫度不宜過高,以玻片背面接觸手背不燙為準,否則可能使標本的形態改變影響觀察結果。
2、氯化金調色時,一定要在顯微鏡下觀察。
3、實驗中所用玻璃器皿,應預先用硫酸洗液浸泡并用蒸餾水沖洗干凈,烤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