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標本采集及處理方法
簡介
艾滋病檢測最常用的標本是血液,包括血清、血漿和全血。唾液或尿液有時也可作為測試樣品。標本采集和處理參照《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范(2009年版)》。
原理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標本采集及處理方法的基本原理是 HIV 感染的診斷是以實驗室檢查為基礎,結合臨床表現和參考流行病學資料綜合進行。實驗室檢查需根據檢測目的和檢測項目不同,采集不同標本種類。
材料與儀器
器材:真空采血管或一次性注射器、采血針、離心機等。
步驟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標本采集及處理方法的基本過程可分為如下幾步:
(一)標本采集
A 血液
① 靜脈血:消毒局部皮膚,用加有抗凝劑(或未加抗凝劑)的真空采血管抽取適量靜脈血,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靜脈血,轉移至加有抗凝劑(或未加抗凝劑)的試管中,輕輕顛倒混勻 6~8 次,備用;
②末梢血(通常為指尖血):消毒局部皮膚(成人和 1 歲以上兒童可選擇耳垂、中指、無名指或示指。1 歲以下兒童采用足跟部)。用采血針刺破皮膚,用無菌棉簽擦掉第一滴血。收集滴出的血液,備用。
B 尿液
使用清潔的容器收集尿液。女性應避開月經期。尿液樣品可以在 2~8 ℃ 存放。
C 唾液
使用檢測試劑盒提供的容器收集唾液樣品。
(二)標本處理
用于核酸定性檢測時,采集的抗凝全血應在 4~8 小時內分離 PBMC 和血漿,否則應在 24~48 小時內分離血漿和血細胞。
A 血漿:將采集的抗凝全血 1500~3000 r/min 離心 15 分鐘,上層即為血漿,吸出置于合適的容器中,備用。
B 血清:根據需要,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真空采血管)抽取 5~10 ml 靜脈血,室溫下自然放置 1~2 小時,待血液凝固、血塊收縮后再用 1500~3000 r/min 離心 15 分鐘,吸出血清,置于合適的容器中,備用。
C 淋巴細胞富集液:將采集的抗凝全血 1500~3000 r/min 離心 15 分鐘,吸取血漿層下的淋巴細胞富集液,置于合適的容器中,備用。
D PBMC:使用淋巴細胞分離液,進行密度梯度離心,吸出 PBMC 層,備用。
注意事項
1 采樣時間:采集抗凝全血用于 CD4+ T 淋巴細胞測定時,由于 CD4+ T 淋巴細胞數存在日間自然變化的個體差異,每一患者采樣時間應盡可能集中在某個相同的時段。如:每次采樣時間均在上午或均在下午。
2 采集要求:采樣前要檢查所需物品是否已備齊,是否在有效期內,有無破損,是否足量,特別應檢查受檢者信息與樣品容器表面的標記是否一致,并注明樣品采集時間。
抽取靜脈血液(或以其他方式收集血液樣品)時要注意安全,應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血部位要嚴格消毒,戴手套,謹慎操作,防止刺傷皮膚和造成外界環境污染。不在現場檢測的樣品,通常采集 5 ml 靜脈血,現場分離血清或血漿后直接送到相關的檢測點或篩查實驗室。
采血完成后的穿刺針頭必須丟棄于尖銳危險品容器里,妥善處理,防止發生職業暴露,遵守生物安全要求。
3 樣品的保存:① 用于抗體檢測的血清或血漿樣品,應存放于 - 20 ℃ 以下,短期(1 周)內進行檢測的樣品可存放于 2~8 ℃;② 用于抗原和核酸檢測的血漿和血細胞樣品應凍存于 - 20 ℃ 以下,進行病毒 RNA 檢測的樣品如需保存 3 個月以上應置于 - 80 ℃;③ 用于 CD4+/CD8+ T 淋巴細胞測定的樣品不能長期保存,樣品采集時間超過 48 小時則不可檢測。
4 標本的包裝與運送:實驗室間傳遞的樣品應為血清或血漿,除特殊情況外一般不運送全血。標本運送時應采用三層容器進行包裝,隨樣品應附有與樣品唯一性編碼相對應的送檢單。送檢單應標明受檢者姓名、樣品種類等信息,并應放置在第二層和第三層容器之間。樣品的運送應符合生物安全要求,要獲得相應部門批準并由具有資質的人員專程護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