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的微生物學診斷
葡萄球菌是一群革蘭氏陽性球菌,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狀,故名。多數為非致病菌,少數可導致疾病。葡萄球菌是最常見的化膿性球菌,是醫院交叉感染的重要來源,菌體直徑約0.8μm,小球形,但在液體培養基的幼期培養中,常常分散,細菌細胞單獨存在。
葡萄球菌的代表種有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黃色)、白色葡萄球菌(S.albus)(白色)、檸檬色葡萄球菌(S.citreus)(橙色)等。S.aureus是各種膿瘍(abscess)的病原菌,S.albus和S.citreus在人的健康體表上為半腐物營養型。由于在普通肉汁培養基中能很好地發育,所以培養比較簡單,但剛從動物體上分離的,對各種氨基酸和生長因子的要求較高,特別是對煙酸、硫胺素的要求更為明顯。在自然界已發現許多介于S.aureus與S.albus中間型的種類。
該細菌是抗菌物質中毒和一般營養不良時成為次級的微生物區系的主要細菌。因乳制品和肉類的腐敗而出現的中毒,認為多由此類細菌引起,原因是葡萄球菌在增殖過程中可產生腸毒素(enterotoxin)。這種毒素的生物活性在于能刺激嘔吐中樞產生催吐作用。然而與人皮膚膿瘍類似的種類不易在動物體上發生,只有極少數的可在類人猿和兔發生類似的癥狀。
該菌的微生物學診斷方法如下:不同病型采取不同檢材如膿汁、血液、可疑食物、嘔吐物及糞便等。
1、直接涂片鏡檢
取標本涂片,革蘭氏染色后鏡檢,根據細菌形態,排列和染色性可作出初步診斷。
2、分離培養
將標本接種于血瓊脂平板,甘露醇和高鹽培養基中進行分離培養,孵育后挑選可凝菌落進行涂片、染色、鏡檢。致病性葡萄球菌的主要特點:凝固酶產生陽性,金黃色素,有溶血性,發酵甘露醇。
食物中毒病人的嘔吐物,糞便或剩余食物在作細菌分離鑒定的同時,接種于肉湯培養基中,孵育后取濾液注射于6~8周齡的幼貓腹腔,注射后4小時內發生嘔吐、腹瀉、體溫升高或死亡提示有腸毒素存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