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膠質細胞培養實驗-酶消化法
原理
膠質細胞具有復雜多樣的結構和表達豐富的分泌產物,它含有大部分神經遞質、神經肽、激素及神經營養因子受體、離子通道、神經活性氨基酸親和載體、細胞識別分子,并能分泌多種神經活性物質(生長因子、神經營養因子和細胞因子等)。
神經細胞(神經元)不易培養,只有在適宜情況下,如接種在膠原底層上,或加入神經生長因子和膠質細胞因子時,可出現一定程度的分化,長出突起等現象,但很難使之增值。而神經膠質細胞是神經組織中比較容易培養的成分。
材料與儀器
大鼠
MEM FBS 胰酶 EDTA D-Hanks’液
眼科剪 滴管 離心機 培養皿 CO2培養箱
步驟
1. SD 大鼠經低溫麻醉后以碘酒和75%乙醇消毒,無菌操作下,斷頭放入預冷的D-Hanks’液中,在解剖顯微鏡下取大腦皮層并除去腦膜。
2. 剪碎組織成1 mm3 大小,加入胰酶-EDTA消化液并放入 37℃孵箱內消化20 min,中間搖晃一次。
3. 隨后用滴管吸出組織轉移到裝有預冷的 MEM+10%FBS(Glial Medium,GM)的離心管內終止消化液作用5 min。
4. 吸出組織轉移到另一支裝有冷的 GM 的離心管內,用火焰拋光的巴斯德滴管吹打數次,靜置后取上清并吸到另一支離心管內。重復上述步驟 2~3 次。
5. 所得上清于800 rpm 離心5 min,棄上清,管內加入新鮮培養液并吹打成單細胞懸液。細胞計數,調整細胞密度1.5×105/cm2 種入 25 cm2 培養瓶,放入孵箱培養。以后每隔2~3 d 進行全量換液。
6. 搖床振搖分離星形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培養至7~10 天,換液后放入孵箱繼續培養24 h,取出擰緊培養瓶蓋,于37℃恒溫搖床上280 rpm 搖 動18 h。此時寡突膠質細胞 90%以上在培養懸液內而與瓶底貼壁的星形膠質細胞分離。
7. 分離培養懸液內的少突膠質細胞:吸出懸液至離心管內950 rpm 離心10 min,棄上清后管內加入新鮮GM,吹打成單細胞懸液,按1.5×105/cm2 種入預先用100 µg/L 多聚賴氨酸包被好的 35 mm 培養皿培養。24 h 后換成DF12+N2 的無血清 培養液,此后每三天半量換液1 次。
8. 瓶底星形膠質細胞的繼續培養:25 cm2 培養瓶內的星形膠質細胞用D-Hanks’液洗2 次后常規傳代,以 1.5×105/cm2 種入預先用100 µg/L 多聚賴氨酸包被好的35 mm 培養皿培養。培養液為GM,每三天半量換液1 次。附GFAP鑒定星形膠質細胞圖片。
注意事項
做原代混膠細胞,相對來說比較好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