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病毒標本的采集與處理
簡介
針對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標本有鼻/咽拭子(nasopharyngeal swabs,NP)、痰(sputum)、鼻咽抽吸物(nasopharyngea aspirates,NPAs)、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以及含漱液等。
材料與儀器
器材:
①一次性無菌手套
②采集管
試劑:
①材料:采集標本
②標本緩沖液
步驟
呼吸道感染病毒標本的采集與處理根據樣本類型,其基本過程可分為如下幾種:
一、呼吸道感染病毒標本的采集
1.鼻拭子(nasal swab)的采集方法是:患者坐下,頭后傾,從無菌包裝中取出拭子,輕柔地以平行于上腭的方向插入鼻孔,在鼻腔內側黏膜上轉動3~5次,旋轉拭子慢慢退出鼻孔,雙側鼻孔用同一根拭子進行采集后將拭子頭插入病毒傳送管中送檢。
2.咽拭子的采集方法是:患者坐下,頭后傾,張大嘴,由采樣者用壓舌板固定舌頭,拭子越過舌根到咽后壁及扁桃體隱窩、側壁等處,反復擦拭3~5次(避免觸及舌、口腔黏膜和唾液),取出后將拭子頭插入病毒傳送管中(一般4~5 ml采樣液),將拭子頭部與管壁接觸幾下,盡量使標本保存在采樣液中,用手捏拭子尾部折斷棄去,最后確保采樣管蓋子旋緊,并核對標本信息送檢。
拭子好采用病毒傳送管運送。含漱液的采集方法是用10 ml洗液漱口,漱口時讓患者頭部微后仰,發“ao”聲,讓洗液在咽部轉動,然后,用平皿或燒杯收集洗液。鼻洗液:患者取坐姿,頭微后仰,用移液管將1~1.5 ml洗液注入一側鼻孔,囑患者同時發“K”音以關閉咽腔。然后讓患者低頭使洗液流出,用平皿或燒杯收集洗液。重復此過程數次。洗兩側鼻孔最多可用10~15 ml洗液。
3.痰液采集方法有幾種,自然咳痰法最常用,晨痰最佳。患者清晨起床后,用清水或冷開水反復漱口,用力深咳,直接吐入無菌采集容器中,標本量應≥1 ml,立即送檢。痰量少、無痰或咳痰困難者,可采用誘導咳痰法,于超聲霧化器霧化杯中加入4% NaCl溶液40 ml,患者霧化吸入高滲鹽溶液15~25分鐘,囑患者漱口,用力咳出深部痰,收集入無菌采集容器送檢。
有條件還可采用支氣管鏡采集,用常規支氣管鏡在有痰和病變部位用導管吸引直接取得標本,置于無菌采集容器送檢。對小兒,可用彎壓舌板向后壓舌,將拭子伸入咽部,小兒經壓舌刺激咳嗽時,可噴出肺部或氣管分泌物,將粘在拭子上的分泌物置于無菌采集容器。幼兒還可用手指輕叩胸骨柄上方,以誘發咳痰取樣。
4.鼻咽抽吸物 用商品化的黏液抽吸器的導管在鼻尖到外耳道中間的位置連接,不停地轉動導管,采用負壓100 mmHg持續15秒的間歇性抽吸后慢慢退出。另一鼻孔重復上述操作。粘在導管腔內的分泌物用無菌采集容器收集,另一管通過1 ml病毒運輸液沖洗轉移到黏液收集管中。
5.支氣管肺泡灌洗液 屬于下呼吸道感染標本,患者經局部麻醉后將纖維支氣管鏡插入左肺舌段或右肺中葉支氣管,將纖維支氣管鏡上端契入支氣管分支開口,經氣管活檢孔緩緩注入少量37 ℃滅菌生理鹽水,每次30~50 ml,總量100~250 ml。每次注液后以低負壓吸引器吸出,負壓不可過大、過猛。操作過程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回收的灌洗液分別收集于用硅油處理過的容器,容器周圍可用冰塊包裹,及時送檢。
6.血液 通常采血部位為肘靜脈,將止血帶扎在靜脈取血部位的上方,采血部位的局部皮膚用消毒液由采血部位向外周嚴格消毒,消毒后不可接觸采血部位,待消毒液揮發后,采用商品化的一次性注射器或真空采血管采血5~8 ml。
7.胸腔穿刺液 由臨床醫師進行常規穿刺術抽取5~10 ml穿刺液置于無菌采集容器中,立即送檢或置于4 ℃冰箱保存。
二、呼吸道感染病毒標本的處理
呼吸道標本和胸腔穿刺液用于病毒檢測前需要進行分裝,如標本黏液成分較重,可進行液化處理,以提高檢出效率。標本上清液可直接接種或低溫保存。
用于病毒培養的標本,如懷疑有細菌污染時,可在離心的基礎上,用0.2 μm濾器將標本過濾后使用,或者在標本中加入青霉素和鏈霉素等抗生素。血液標本應2000~2500 r/min離心5分鐘收集血清,血清可在4 ℃存放1周,長期保存置-20 ℃。
注意事項
1.采樣時間 一般在發病初期或急性期采樣,較易檢出病毒。咽、鼻拭子或含漱液在發病的最初3天采集。檢測病毒特異性IgG抗體需要采取急性期與恢復期雙份血清,第一份盡可能在發病后立即采取,最遲不超過發病后7天;第二份恢復期血樣應在發病后2~4周采取,單份血清一般不能用作診斷。尸檢標本在患者死亡后盡早隨尸檢采集。
2.采集要求 在采樣拭子的選擇上,最好用植絨拭子(flocked swabs),采樣頭由尼龍絨毛和粘膠兩部分組成,對人體和微生物無害,能最大限度地增加標本的采集釋放量,其上皮細胞的采集數量比常規棉拭子高出2~3倍。
在采樣方法選擇上,年齡較大的兒童和成年人常采集鼻咽拭子,而嬰幼兒通常采集鼻咽抽吸物。在咽拭子采樣前,應評估采樣對象咽喉部有無分泌物,能否采集到合格的標本以及是否愿意配合采樣。采樣前應仔細檢查采樣管是否密封,有無破損及采樣液是否發生變色或混有雜質,并注意采樣管的標識。死亡病例,采集的病變組織應保存于50%的甘油緩沖鹽水中。
3.標本的包裝與運送 采集的標本須放在大小合適的帶螺旋蓋且內有橡膠圈的塑料管里,擰緊,將密閉后的標本放入大小適合的塑料袋內密封,每袋裝一份標本。
直接在塑料管上用油性記號筆寫明標本的種類、采樣時間、編號、患者姓名,同時將標本有關信息填入送檢登記表,連同塑料管用另一塑料袋密封送檢。如果標本需運至異地檢驗,則應將裝標本管的密封袋放入專用運輸箱內,放入冰排,用具吸水和緩沖能力的材料填充,專人運送至檢測單位。
如果標本不能立即送檢,可在4 ℃短期保存幾天,如需要保存更長時間才能檢測,標本應盡快在-70 ℃或以下保存,對大多數呼吸道感染病毒,如果24小時內不能檢測,建議放-70 ℃或以下保存。呼吸道合胞病毒凍存后,感染力會大大下降,其標本采集后應立即接種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