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媒病毒的病毒分離與鑒定
簡介
病毒分離是判定蟲媒病毒感染的金標準,但是否能分離到蟲媒病毒與標本采集的時間密切相關。
原理
定蟲媒病毒感染的基本原理是發病后 5 天以內采集的標本的病毒分離率遠遠高于 5 天以后采集的標本。盡管病毒分離是確診病原最可靠的方法,但因至少需要 1 周時間才能出結果,相對費時、煩瑣,因此不適宜作為蟲媒病毒感染的早期診斷方法。
材料與儀器
器材:乳鼠、雞胚
步驟
1. 乳鼠分離
乳鼠腦內或腦腹內聯合接種分離是古老的登革病毒分離方法,分離過程中需多次傳代才能使乳鼠發病。該法實驗成本高,耗時長,分離陽性率低、需特殊的生物安全設備,現已極少使用。
2. 蚊蟲分離
蚊幼蟲腦內接種或成蚊胸腔接種是最敏感的登革病毒分離方法,敏感的蚊種主要有埃及伊蚊、白紋伊蚊、華麗伊蚊等,一般接種后 4~5 天即可分離到登革病毒。用蚊蟲作病毒分離,即使血清中含有一定效價的抗體,也能分離出病毒,雄蚊和雌蚊均具有較高的敏感性。
3. 雞胚分離
蟬傳腦炎病毒在雞胚中發育良好,一般可選擇 7 日齡前后的雞胚分離病毒。
4. 細胞分離
① 登革病毒等蚊媒病毒:細胞分離包括哺乳動物細胞分離和蚊蟲細胞分離。哺乳動物細胞主要有恒河猴細胞(LLC-MK2)、非洲綠猴腎細胞(Vero)和金黃地鼠腎細胞(BHK21),其中以 LLC-MK2 細胞較為敏感;蚊蟲細胞主要有白紋伊蚊細胞(C6/36)。偽盾紋伊蚊細胞(AP61)和安漢巨蚊細胞(TRA-284),其中以 TRA-284 細胞較為敏感,但以白紋伊蚊傳代細胞 C6/36 細胞最常用。與其他方法相比,細胞分離比乳鼠分離有更高的分離率,操作更簡便、成本更低,雖然分離的敏感性不如蟻蟲分離,但細胞的維持相對容易,細胞病變易于觀察、可產生大量的病毒等,因此,細胞分離法特別是蚊源的 C6/36 細胞在目前蟲媒病毒的分離上應用最廣泛。
② 螂傳腦炎病毒:雞胚成纖維細胞和豬腎細胞接種病毒能產生病變及空斑,且比小白鼠腦內接種更敏感。羊腎細胞與小白鼠的敏感性大體相同,也可用于分離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