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T配制、原理、操作步驟、結果分析、注意事項
一、MTT是什么
MTT是一種粉末狀化學試劑,全稱為3-(4,5)-dimethylthiahiazo (-z-y1)-3,5-di- phenytetrazoliumromide,漢語化學名為 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鹽,商品名:噻唑藍。是一種黃顏色的染料。(可參考Sigma,貨號 M5655, Thiazolyl Blue Tetrazolium Bromide)
二、MTT法用來做什么
簡單地說:是一種檢測細胞存活和生長的方法。
MTT主要有兩個用途
1.藥物(也包括其他處理方式如放射線照射)對體外培養的細胞毒性的測定;
2.細胞增殖及細胞活性測定。
三、為何MTT可以用來做上述工作
檢測原理為活細胞線粒體中的琥珀酸脫氫酶能使外源性MTT還原為水不溶性的藍紫色結晶甲瓚(Formazan)并沉積在細胞中,而死細胞無此功能。二甲基亞砜(DMSO)能溶解細胞中的甲瓚,用酶標儀在490nm波長處測定其光吸收值,在一定細胞數范圍內,MTT結晶形成的量與細胞數成正比。根據測得的吸光度值(OD值),來判斷活細胞數量,OD值越大,細胞活性越強(如果是測藥物毒性,則表示藥物毒性越小)。
四、實驗所需材料
1.MTT 溶液的配制 通常MTT 配成的終濃度為5mg/ml,須用PBS或生理鹽水做溶劑。
市面上一般MTT的包裝為100mg,250mg或1g
1.1 對于100mg這樣的小包裝,廠家都是將MTT放入小管中的,個人建議不要再用天平稱量分裝,而應該一次性將其全配制成溶液,如100mg用20mlPBS來溶解。 具休做法:預先在50ml離心管(沒有的話,可用培養瓶替代)加入20ml PBS,從中先吸取500-1000ul PBS裝入含MTT的小管中,吹打若干次后將其移入50ml離心管,然后再混勻。可以重復幾次,以使小管中的MTT不殘留于管內。將MTT完全混勻后,用0.22μm濾膜過濾以除去溶液里的細菌,分裝避光(避光袋或是黑紙、錫箔紙包住)可長期保存于-20度。按細胞培養板每孔需加10ul計算,一般每96孔板約需1ml,所以分裝時可考慮每管分裝1ml。
1.2 對于大包裝,可按上述方法稱取一部分溶解,也有人將粉劑分裝在EP管里,用的時候現配,直接往培養板中加。
注意事項:
l 在配制和保存的過程中,容器最好用鋁箔紙包住。
l 配成的MTT需要無菌,MTT對菌很敏感
l MTT一般最好現用現配,過濾后4度避光保存兩周內(個人曾做過4度避光保存4周的MTT溶液,效果仍然不錯)有效,或配制成5mg/ml保存在-20度長期保存,避免反復凍融,最好小劑量分裝,用避光袋或是黑紙、錫箔紙包住避光以免分解。當MTT變為灰綠色時就絕對不能再用。
l MTT有致癌性,用的時候小心,有條件最好帶那種透明的簿膜手套.
2.MTT甲瓚溶解液
2.1 二甲基亞砜DMSO,可以直接溶解,無需配制,使用方便,溶解速度快,但對人體毒性較大,且需去除原培養液,在去除培養液的過程中,可能會把結晶去掉,導致結果不穩定。
2.2 三聯溶解液:SDS10g,異丁醇5ml,10M HCl 0.1ml 用雙蒸水溶解配成100ml溶液(文獻方法:周建軍等,評價抗癌物質活性的改良MTT方法,中國醫藥工業雜志,1993,24(10):455-457),該溶解液不需去除原培養基,但溶解較慢。(個人覺得其溶解的能力不如DMSO強)
該溶解液因含有SDS,在低溫保存的時候易產生結晶,因此在用之前必須提前幾小時拿至室溫,將SDS結晶全部溶解后再使用。
五、MTT 法實驗步驟
1: 胰酶消化 對數期細胞, 終止后離心收集,制成細胞 懸液 ,細胞計數 調整 其 濃度 至 5-10×10 4 /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