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桿菌
#百日咳桿菌Bordetella pertussis是一種革蘭陰性需氧球桿菌,專性寄生人類呼吸道,引起百日咳——以陣發(fā)性痙攣性咳嗽、雞鳴樣吸氣吼為特征的急性傳染病。未免疫嬰幼兒病死率高達1%,全球每年約16萬兒童死亡。疫苗廣泛接種后發(fā)病率下降,但近年青少年/成人病例增加。
生理特性
嚴格需氧,營養(yǎng)要求苛刻(需煙酰胺、半胱氨酸); 氧化酶⊕,觸酶⊕,不發(fā)酵糖類; 體外抵抗力弱(55°C 30分鐘滅活,干燥/紫外線敏感)。
毒力因子
百日咳毒素:引起淋巴細胞增多、胰島素分泌增加 絲狀血凝素:介導黏附纖毛上皮,定植啟動 氣管細胞毒素:破壞纖毛細胞,黏液積聚,引起痙咳 腺苷酸環(huán)化酶毒素:抑制中性粒細胞吞噬,免疫逃逸
培養(yǎng)基
鮑-金培養(yǎng)基(BG):含甘油、馬鈴薯、血液,35-37°C需氧培養(yǎng)3-5天。
菌落特征
病程分期
卡他期:臨床表現為低熱、流涕、噴嚏(類似感冒),傳染性最強 痙咳期:臨床表現為陣發(fā)性痙攣性咳嗽→連續(xù)10-30聲咳后高調雞鳴樣吸氣吼→咳吐黏痰或胃內容物 恢復期:咳嗽頻率降低,可因感染復發(fā)
病原學檢測(卡他期/痙咳早期)
PCR檢測:靶向IS481基因(敏感性>90%),但無法區(qū)分副百日咳桿菌B. holmesii。
血清學(恢復期):ELISA檢測抗PT-IgG(特異性>95%),恢復期較急性期滴度4倍升高可確診。
直接熒光抗體:鼻咽分泌物涂片熒光標記抗體染色(快速但敏感性低)。
血常規(guī):淋巴細胞絕對計數上升(>20×10?/L,PT毒素效應)。
滅活
物理法:煮沸100°C,1分、巴氏消毒72°C,15秒; 化學法:1%次氯酸鈉(10分鐘)、70%乙醇(1分鐘)。
傳播阻斷
隔離患者:卡他期至痙咳后3周(或抗生素治療5天后);
暴露后預防
未免疫嬰幼兒:阿奇霉素×5天; 家庭接觸者:紅霉素×7天。
抗感染治療
首選:阿奇霉素(嬰兒10mg/kg qd×5天;成人500mg qd×5天)——安全性優(yōu)于紅霉素。
替代:克拉霉素(7.5mg/kg bid×7天)或復方新諾明(TMP 8mg/kg/天×14天)。
關鍵原則:卡他期用藥可縮短病程,痙咳期后用藥僅阻斷傳播(不改善癥狀)。
耐藥性
大環(huán)內酯類耐藥:全球罕見(<1%),但中國北京2022年報首例ermB基因介導紅霉素耐藥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