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活化的基本過程
微生物篩選的基本過程中篩選獲得的優良菌株,一般按照其特性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保藏,以維持其形狀和功能。當準備使用該菌株進行研究或生產時,則需要進行活化的過程,以恢復其活性。
以下是微生物活化的基本過程:
培養基準備:與微生物培養過程類似,根據目的菌株生長需求,準備合適的培養基。
菌種復蘇:菌種的復蘇方式取決于菌種的保藏方式,目的是將保存在低溫或干燥狀態下的菌種從休眠的狀態恢復至生長狀態,包括調整溫度、濕度和光照等條件,使得菌種能夠適應生長環境。
接種:將復蘇后的菌種通過無菌操作接種至新鮮的培養基上,如劃線法、涂布法或傾注法等方式接種在平板培養基中。
培養:將接種好的培養基放置在適宜的溫度、濕度和光照等條件下進行培養,使得微生物生長繁殖。根據不同微生物的生長特性,定期觀察微生物的生長情況,包括菌落數量、形態大小和顏色等。
挑取菌落:經過一段時間培養后,以接種環挑取生長良好的菌落,一般選擇單菌落,需避免挑取雜質或污染物。
擴大培養:將挑取的菌落接種至新的培養基中,進行擴大培養的過程,以獲得足夠數量和活力的微生物。此步驟根據研究或生產目的,可重復此步驟,但建議傳代次數不超過5次。
保藏菌種:活化后的菌種如需長期保存,則按照其特性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保藏。
以上是微生物活化的基本過程,在操作過程中應注意無菌操作和適宜的培養條件等,以確保微生物的活化成功和活力旺盛。
1、準備培養基
按照配方稱量、配制培養基,制備平板培養基,或使用商用培養基。
2、復蘇菌種
將保存于低溫的菌種取出,放置室溫解凍。
3、接種
將恢復室溫的菌種,取適量菌液,接種至平板培養基中,進行劃線操作。
4、培養
將完成接種的培養基放置培養箱中,倒置,36±1℃培養18至24小時。
5、驗證或保藏
將培養后的菌株,根據目的進行測試研究或保藏菌種。